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措施

来源:甘肃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4-05-04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措施

陇南市成县检察院  韩富忠

 
本网讯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所有执法机关中的法律地位举足轻重。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合法,执法活动是否被人民群众认可,都直接影响着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一、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几种情形

从这几年来成县开展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作风纪律评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的综合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还是可以的。但必须看到在检察机关执法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一)实行检务公开的范围还不够宽广透明。虽然高检院早已提出“检务公开”。但实践中我们对检务公开的内容、时间、范围、程度、程序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仔细全面。导致在工作中不知如何实行检务公开,什么该公开、什么不应该公开。甚至有些检察干警认为检察工作应该都是保密的,不应该实行检务公开。

(二)是否全面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能是直接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检察机关的批准或决定逮捕权、不捕权、起诉权、不诉权、量刑建议权、抗诉权、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等权力是否正确实施倍受社会关注,也是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对不捕权、不诉权的行使,实践中还存在没有公开示证或示证不及时、被害人权利保障不到位、接受社会监督的力度不够等现象。这些最能体现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检察权的不当行使,往往影响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一旦被害人不服,出现涉检涉法上访问题,给检察机关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和其它信访部门一样承担着对社会各界的来信来访任务。对这些来信来访案件的消化程度、处理结果以及通过办理来信来访案件体现出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对来访群众的接待的态度,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解答问题的最终满意度,对社会矛盾的化解程度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如果对来信来访处理得好,那么就能体现检察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果,公信力自然会提升,否则,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常言说地“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说地就是这个道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也关乎老百姓的利益,对一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处理不当,也会有损检察机关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实践中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还存在对来访群众态度漠不关心问题。民事行政部门对一些民事行政案件的处理上还存在消极应付态度。影响到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检察机关对外宣传自己职责的途径和方式还不够畅通和宽广,导致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认知度还很低。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评价就无法体现客观、公正。目前检察机关对外宣传途径主要是高检院出版发行的《检察日报》、《人民检察》和检察内网,省级检察院一些内部刊物等。这些宣传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讲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人民群众从根本上了解或掌握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我们的局域网也只便于检察人员流览一些检察信息和工作动态,而外界群众根本无法从中了解检察工作的实际情况。

(四)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好坏也是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整齐,检察人才断档问题在一些基层检察院表现比较突出,很多部门都存在人员紧缺问题,这势必影响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检察机关对与公、法两家的监督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对公、检、法三机关存在重大争议的案件,检察机关如何能正确发挥自己的职能,在这些案件中争取主动权,客观、公正地去解决存在的争议问题,这对解决争议案件,改善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都是非法重要的。如果在这些事情中检察机关能发挥好检察权,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公、法两家侦查、审判活动,使一些有争议的案件能得到及时、准确、公正处理,并得到法律的认可,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这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非常重要,否则失去了检察机关的威信,执法公信力更无从说起。实践中当出现类似情况时,我们都往往出于怕麻烦,怕得罪侦查人员或审判人员而放弃权力,一味对公安、法院进行迁就,显得我们的执法和监督能力很苍白,这对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影响非常大。

(六)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还很不健全。在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中,检察机关既要学会监督别人,又要学会监督自己。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近几年检察机关也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并出台了很多规定,但这些规定在基层检察机关的落实上还存在消极应付状况。如在内部监督制约方面还存在侦查监督部门如何监督制约反贪、反渎部门,公诉部门如何监督制约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如何监督制约各办案部门的超期羁押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如何进行相互监督制约。如何解决出现矛盾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现象。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显得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还很混乱,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由于内部监督制约的不规范,势必影响对各部门监督的质量和效果。长期以往,必将影响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七)接受人大监督的工作措施还不够。虽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但在检察工作中,采取何种方式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方法和措施还不到位。

二、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有效措施有:

(一)在保守检察工作秘密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检务公开”,完善“检务公开”的各项工作机制,建议对实行“检务公开”的程序、内容、范围等事项由高检院出台明确规定。防止“检务公开”的人为性,随意性。增大检察机关的透明度,使检察工作能被全社会所知晓,真正能让群众客观、公正地对检察工作的好坏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二)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正确履行各项职责。一要正确行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力,做到打击与保护并重。自侦权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所侦查的案件要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了。真正做到惩处一批贪污腐败分子,查办一批让老百姓拍手称快的职务犯罪案件,提升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威信,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二要正确行使审查批准或决定批捕权和公诉权,在提高案件质量上下功夫。使批准或决定逮捕的案件在公诉环节能诉得出,法院能判得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对决定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案件,有明确被害人的要及时听取被害人的意见,防止矛盾升级或涉检上访问题。三要履行控告申诉、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着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当前,群体性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意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表达,从而激化矛盾,引起群体性事件。基层检察院的控申、民行部门承担着了解民情民意、对各部门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责,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窗口,积极进行调解,化解矛盾对抗,消除不安定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四要履行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渎职犯罪的职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基层检察院要针对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力度,遏制腐败。要突出查办发生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扶贫赈灾等领域的涉及民生的职务犯罪、渎职犯罪,依法惩治损害群众利益、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对那些对公众呼声置若罔闻、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及渎职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的公职人员,检察机关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消除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误解和怀疑,提升检察公信力。五要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平和司法权威。基层检察院要全面加强诉讼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三)要加大对各项检察职能的对外宣传力度,拓宽宣传的思路和途径,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了解检察业务和检察工作情况,这对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非常重要。《检察日报》和《人民检察》是目前对检察工作进行宣传的最有力文化阵地,今后要加大对《检察日报》和《人民检察》的发行量和发行范围,让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检察工作性质和特点。通过建立检察专网,与一些好的新闻媒体、报社、杂志社联手开设检察专栏,拍摄好的反映检察官生活的电视剧和电影等多种渠道,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感受理解检察工作,这对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大有好处。这两年先后拍摄《国家公诉》、《女检察官》等影视作品在社会上反映强烈,也引起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关注。可见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对社会的影响面非常大。

(四)要提高检察干警综合素质,向队伍建设要公信力。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提高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司法公正的检察队伍,是基层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关键。为此,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开展检察干警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教育,激发干警工作热情与激情,使广大干警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广泛开展正规化分类培训和岗位练兵,抓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检察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注重加强干警廉政执法教育,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强,提高全体干警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严明执法纪律,对检察人员贪赃枉法、侵害群众利益的,坚决依纪依法查处。

(五)检察机关即是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又是法律监督者。在执法方面要高瞻远瞩,站在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法律的高度、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度去引领法律实践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要多研究,多思考,切实发挥监督者的特殊功能,争取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树立检察机关的权威作用,赢取人民的好评,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六)加大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制约,尤其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制约。对发现的各部门在办案中存的问题不护短,坚持依法予以纠正,防止内部存在的司法不公的问题。

(七)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等外部监督,扩大检察工作影响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做到对重大案件、重要事项,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做到认真研究并整改落实,并把落实情况书面反馈人大常委会。认真接受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执法检查,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定向视察或专题调研。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

此外,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对拟作撤案处理、不起诉及不服逮捕决定的案件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最后,完善检察信息发布机制,建立立体的宣传引导体系。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牢牢掌握检察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与众多媒体加强日常联系协调,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敏感、热点问题上坚持把好政治关、政策关、事实关、格调关,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点在于披露事实,避免为任何一方当事人辩护。检察干警做到了面对媒体答问时沉着、冷静、平和、理性,对记者保持友善,把握好口径、分寸、火候、时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按照依法办网、文明办网的要求,加强自己的网络阵地建设,加快门户网站建设,努力建立起立体的舆论引导体系,扩大检察宣传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