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浅析陇南公安机关对天水—关中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来源:陇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4-05-1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陇南市公安局法制支队 刘龙锋

摘要:陇南是连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走廊和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东临陕西,南接四川,北部、西部与甘肃省天水、定西、甘南相邻,辖八县一区,幅员2.79万平方公里,有281万人口,藏、回等22个少数民族。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重要、人文环境复杂的地带,公安机关如何发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能,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保驾护航,是当下我们陇南公安机关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陇南 公安 关中-天水 经济区

一、陇南公安简介

(一)陇南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东临陕西,南接四川,北部、西部与我省天水、定西、甘南相邻,辖八县一区,幅员2.79万平方公里,有281万人口,藏、回等22个少数民族。境内群山密布,江河纵横,海拔在550米至4187米之间,属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度带,气候温润,降雨充沛,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陇南是连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走廊和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

陇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众多。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创立八卦,教化先民,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秦先祖在我市“拓地千里、秦霸西戎”,积聚了雄霸关中、定鼎中原、横扫六合、统一华夏的雄厚实力;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邓艾偷渡阴平,留下了众多可供人们永久凭吊的古战场遗址。位于我市成县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是汉代“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书法艺术瑰宝;红色哈达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建立陕甘宁边区的决策地。

陇南自然景观独特。高山、丘陵、盆地、河谷交错分布,既有北疆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灵秀,享有“陇上江南”的美誉。陇南矿产资源富集。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样性的自然禀赋,被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复杂的宝贝地带”。但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境内山大沟深,交通落后,边远偏僻村社信息闭塞。陇南九县(区)中有7个是国列贫困县,贫困人口和村社均占全省的25%以上,财政自给率只有11%,地方财政十分困难。陇南市公安局原为武都地区公安处,1985年更名为陇南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2005年撤地建市后更名为陇南市公安局,陇南市公安局辖八县一区公安局和1个分局(即:武都区、宕昌县、文县、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公安局及市公安局厂坝分局),现有在编民警名,全市现有在编民警1488名,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5.3。

(二)陇南公安机关简介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陇南市委、市政府总体发展思路和省厅确定的奋斗目标,以信息化引领公安业务,以正规化统领队伍建设,提出大力弘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陇南公安精神,努力实现“业务工作争名次,队伍建设上台阶”两大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三项主业”和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警民关系和谐化、保障标准化“五项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简称“1235”工程),制定了《陇南市公安机关重点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召开全市公安发展研讨会,总结“十一五”公安工作,谋划“十二五”公安事业的发展,树立十大理念,突出十大重点,构建十大格局,建立十张治安防控网,每年集中精力抓好十件实事。通过“基层基础推进年”、“服务群众深化年”和“平安建设年”活动,强力推进公安工作“提速升位”。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总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切实承担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以“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防控、重点整治、压防事故、规范管理”为重点的“亮剑”大会战,在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刑事侦查、技术侦察、网络侦查、视频图像、刑事技术等科技手段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侦查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命案现案破案率达到100%,禁毒工作受到国家禁毒委表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抢险救援、应急处突能力明显提升,重点工程安全保卫、重大活动警卫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不断加强,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强力推进“图表工程”、“信息员工程”、“天眼工程”工程建设,创新警务管理模式,各项重点工作同比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省公安工作绩效考核中总体排名逐年前移。以信息化推进执法规范化,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应急处突队伍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举办建党90周年“卫士风采”文艺调演,组织开展应急处突队伍“战鹰—1号”大比武,市公安局被市委评为“学习型党组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公安机关共有86个集体、303名民警立功受奖。其中,12个集体和18名民警荣获国家级表彰,32个集体和89名民警荣获省级表彰。其中,陇南市公安局先后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舟曲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徽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伏镇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名民警被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1名民警先后两次提名全省公安机关“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安工作仍存在一些机制性、体制性、保障性问题,维稳工作面临繁重任务,我们自身的工作理念、创新意识、工作水平和能力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陇南市公安机关要不断加快公安工作发展步伐,实现在全省公安机关升位提速的目标,必须始终将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放在首位。东西合作作为素质强警区域协作的一个新的平台,更具有稳定性、针对性、实战性和有效性,更好推进合作深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陇南的执法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执法环境。公安机关作为执法部门,只有了解了陇南的执法环境,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部署执法方案,维持社会稳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稳定压倒一切,天水-关中经济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周边地区的治安状况。所以分析陇南的执法环境尤其重要。

(一)陇南为经济和法制欠发达地区。

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境内山大沟深,交通落后,边远偏僻村社信息闭塞。陇南九县(区)中有7个是国列贫困县,贫困人口和村社均占全省的25%以上,财政自给率只有11%,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所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必定带动陇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欠发达决定了陇南形成了刑事案件高发、民事案件较少的案件分布状况,尤其是陇南辖区的宕昌县,藏民、回民分布较多,命案高发。当然,公安机关在命案的侦破方面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陇南的案件分布必将发生变化,随着成武高速以及兰渝铁路的通车,陇南的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所以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会增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任务和目标会发生变化,执法的难度也会加大。

(二)陇南民风淳朴,法律意识淡薄。依法治国是我国确定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而根本政治制度。陇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比较闭塞,加之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发生了纠纷,不习惯诉诸法律。及时法院判决了或者公安机关作出了治安行政处罚,民众因为对法律条款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对公检法不信任,往往上诉或者复议,甚至赴京上访,处罚决定很难执行下去。

三、陇南公安机关对天水—关中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记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这既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一)加大维护稳定的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不断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当前,要密切关注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失业、群众生活困难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意见、诉求并报告党委、政府,通报有关部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化的规律特点,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快、处置妥当、防止蔓延,力争取得最佳处置效果。要深入开展“开门大接访”工作,认真受理、妥善解决群众的涉法上访问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要认真开展好“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公安工作,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矛盾,化解不安定因素。

(二)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牢固树立稳定就是生产力的意识,适时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禁毒等专项斗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从快从严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严厉打击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的盗窃、抢劫、聚众哄抢、强买强卖、暴力阻工等犯罪活动,依法打击绑架、伤害、敲诈勒索企业投资经营者等刑事犯罪,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依法妥善处理流动人口犯罪以及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和谐平安”创建活动,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牢固树立秩序就是效益的意识,对涉企案件优先侦办,进一步加大各类侵商案件和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经常深入企业开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积极协调好企业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对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人和事要坚决严惩。 

(三)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大力推动广大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所队领导和一线办案民警开展学法用法、执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体民警的法律素质。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执法不公的问题;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着力解决执法宽严失度的问题;要健全执法程序,着力解决随意执法的问题;要改进执法方式,着力解决简单执法、粗放执法的问题。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法律效益三者和谐统一。

(四)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从执法工作最基础的环节和最基本的要求抓起,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短期内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抓住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及执法办案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切实建立起公平、公开、公正执法的长效机制,保障执法权正确有效行使。

(五)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服务作用,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公安机关要积极优化行政许可服务。对投资企业涉及公安行政许可事项的,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削减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审批事项。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继续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强化监督制约,着力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努力建立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安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提高公安行政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公安机关要树立“优质服务就是增长点”的意识,为企业生产、群众生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企业进行备案,落实治安“绿卡”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治安因素对企业生产的干扰;开展“警企共建”活动,实行民警分片帮扶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企业、职工群众开展“大走访”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对破坏施工环境和生产秩序的事件,要优先接警、优先出警和优先处置;对企业在生产、运输、使用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积极督促、帮助整改,慎用封停、关闭等强制措施;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陇南公安机关要发挥保国安民的圣神职责,结合陇南的优势,为天水-关中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