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西和县司法局设立宁家村法律援助咨询接待站的几点做法

来源:陇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4-05-1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双联”行动开始后,陇南市西和县司法局在联系点长道镇宁家村设立了法律援助咨询接待站,接待站成立后紧紧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法律援助惠民服务”专项活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结合、二健全、三强化、四提升”(简称“1234”工作法)的工作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一结合”即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做到为民惠民。

“双联”行动开展后,该县司法局紧紧抓住这一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在联系点长道镇宁家村设立了法律援助咨询接待站,力求从基层一线,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同时多渠道推进“双联”行动。法律援助咨询接待站涉及“点多面广”,覆盖了长道镇20个行政村、周边石堡乡部分村和礼县部分村,方便于民,服务于民。接待站由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实行每2人一周轮流驻村坐班制度,所有驻村律师都要深入农户,开展蹲点调研,与群众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库,收录农户家庭详细信息,准确记录所有来电、来访记录,掌握群众对法律援助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撰写调查报告,对群众不同的法律需求制定不同的法律援助帮扶措施,从而为群众更快、更好、更优质、更高效的提供法律援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二健全”即健全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和规章制度,确保法律援助质量。

接待站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和群众需求,力抓三点:一是健全网络体系,完善服务平台。每天由驻村律师负责做好来电来访群众接待和咨询解答工作,要求律师必须树立强烈责任感意识和亲民爱民的服务观念,做到服务规范、态度文明、接待热情,在室外放置意见簿,由咨询群众对律师工作满意程度评价,形成优质咨询服务特色。为满足每个法律援助者在正常状态下一小时之内可以接受到法律援助,接待站在宁家村及周边公路沿线村推行“两牌、两册、一卡、一人”,即:法律援助工作站指示牌、法律援助业务公示牌,工作手册、来电来访法律咨询登记册,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卡,依托每村一个法律明白人。驻村律师对接待站附近群众可及时提供上门服务,稍远的村社由法律明白人登记信息,先行与律师进行电话沟通,由法律明白人先作解答,再由律师及时提供法律救助。目前,已在17村设立指示牌 17个,法律明白17人。同时,为充分发挥方便、高效的优势,接待站还设立了法律援助QQ群,开通了法律援助电子邮箱、微博、及时准确发布法律援助案件和信息。

二是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目标,规范律师办案行为,保证援助质量。实行办案公示制度,将“法律援助工作服务承诺”、“法律援助操作流程”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须知”上墙公示,以方便群众。同时,实行办案责任制,谁办理、谁负责,做到有问必答、有信必复、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保证困难群众都能够及时接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三是对律师实行目标考核制。把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咨询人次、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落实奖惩措施,保证法律援助这一民生工程健康有序开展的同时确保案件质量。截止今年3月份,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80多人次,为群众免费代写法律文书69份。

三、“三强化”即强化宣传力度,强化工作创新,强化参与矛盾化解能力,全力打造“平安村社”。

为扩大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接待站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从宣传时机、载体、内容、受众群众等方面进一步强化。

一是抢抓宣传时机,接待站律师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外出务工高峰期,农户农闲、当地逢集、村民大会召开时机,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大量的法律援助宣传袋、《法律常识100问》、《农民工法律援助手册》等宣传资料。

二是丰富宣传载体,更新宣传内容。接待站利用司法局在县电视台开办的“普法在线”栏目、司法局门户网站、驻村广播等,对法律援助法律法规进行大力宣传,并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川大公路等比较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创办法律援助宣传墙画、制作高质量宣传橱窗42米,同时开设法律援助讲堂、建立法律援助阅览室等,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处理问题合法”。进一步提升了法律援助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工作中,接待站律师注重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大胆探索,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高标准、严要求的实施法律援助项目,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着力推进律师与特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不仅从法律服务方面,还对特困户从思想上进行劝导,并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有侧重点地提出一些帮扶措施。如主动联系农林专家对特困户开展林果种植、修剪等技术进行培训,联系有关部门、企业扶持群众发展扫帚加工、大户养殖、小商贩运等当地特色产业,做到了法律援助与农民群众经济创收的双赢。
为着力构建平安、幸福、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接待站律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与信访、民政部门的联系,依法积极介入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和化解涉法涉诉问题,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等,努力维护受援人的合法合理诉求,确保困难群众真正从法律援助中得到实惠,感受到法治建设的力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的信访接待压力,为当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截止目前,接待站律师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起,参与信访案件处理2件,为有关部门、当地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见23条。

四、“四提升”即提升法律援助工作实效,提升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深度和广度,提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

接待站律师立足于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大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的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及时依法获得法律援助,最大限度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通过抢抓宣传时机、拓展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使法律援助宣传工作针对性增强,重点明确。同时,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使学法、用法、守法观念深入人心,各类矛盾纠纷、刑事案件发案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增进了群众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群众对未来生产生活的信心,切实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接待站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通过两年来工作扎实的开展,转作风、接地气,锻造了自己,也更进一步增进了对法律援助这项阳光事业的理解,增强了坚持把法律援助工作干下去的决心和信心。通过一系列疑难案件的处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自身业务能力建设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宁家村设立法律援助接待咨询站这种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做法,使法律援助这项民生工程在基层一线能够切切实实的开展,发挥了法律援助在法治社会应有的效能和作用,也让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提升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司法的社会公信力。(陇南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