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确保新时期法院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考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5-10-2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确保新时期法院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考 
 
山东省齐河县人民法院院长 张军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方略,人民法院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这条工作主线,在“司法理念、工作方式、信息科技、社会监督、司法服务”等五个重要方面,下真功,求实效,才能确保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积极更新思想观念,以先进的司法理念指引工作方向
 
意识决定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确保人民法院工作理念上的先进性,才能确保人民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强化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正确处理好现代司法理念与本土传统诉讼文化的关系,做到既要借鉴西方司法文明成果,又要尊重客观实际,发挥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坚定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做到崇法、尚法、信法;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和宽严相济的人权保障原则;树立公平正义理念,牢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强化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公开意识、诉权意识和效率意识,勇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既要充分发挥党支持法院公正司法的重要作用,又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好依法办案和搞好服务结合文章,立足审判执行职能,高质高效审理执行案件,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全力服务党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稳定的中心工作任务;积极落实“四心工作法”,做到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审判案件要细心、解决问题要诚心,用“四心”换取群众的顺心、安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通过以上工作,确保将现代化的司法理念入脑入心,确保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在先进的思想理念指导下开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二、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确保工作方式更加符合司法规律
 
深入理解司法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上级法院下达的各项工作安排和部署,以构建科学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明晰的审判职责为前提,以落实审判责任为关键,以有效的审判管理和审判监督制度为保障,着力推进司法改革工作进展。
 
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影响人民法院公正裁判和司法效率的各种因素出发,从司法去行政化入手,遵循司法规律,着力进行审判权运行改革,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审判责任制;着力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和庭审为中心的现代化诉讼制度,确保庭审实质化,做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着力实施以“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员额制”为核心的法院队伍改革,探索实践以审判长为中心,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为成员的专业合议庭和审判团队审判工作新模式,确保队伍人员结构、工作模式更加合理,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释放更大效能;强化人员分类培训,以提升法官法律素养和法律品质,养成法律思维,提升公正高效办案的司法能力为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做到以岗定人、因岗施训、岗有专人、人有专长,确保实现人适其职和职得其人,充分发挥法院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学识技能,确保各项工作获得最佳效果。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作用
 
提升对“互联网+”时代的重视和认识。紧紧围绕“办公办案、工作管理、司法便民”等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方面,按照“以需带建、建之能用、用之见效”的工作思路,加大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力度,着力进行网络布局,完善配齐硬件设备,强化软件开发和信息化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着力推行网上办公办案,做到起草、审批、传阅法律文书以及各种通知、公告等非涉密公文文书不再采用纸质文件传阅,全部以电子文本形式通过网络传输传送公布,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实现办公办案无纸化;加快视频网络和科技审判法庭的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确保视频传输高清化,尽早实现与上级法院的互联互通;加大庭审活动网上录播直播力度,保证院领导和审管人员可随时登录网络对庭审进行考评,确保庭审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序规范;建立健全审判流程管理体系,从立案、分案、排期、庭审、结案、评查、归档、统计各个环节所有案件信息都要录入案件流程网,由网络系统定期对案件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动检测,并进行提示、预警和催办、督办,实现对案件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同步跟踪;对庭审活动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结束后,庭审录像即可刻录成光盘,成为庭审档案资料,连同电子卷宗扫描系统扫描形成的电子卷宗一起交档案室入库归档;为执行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努力提升执行行为规范化水平,确保规范执行、文明执行、依法执行,加大网上司法查控和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工作力度,确保高效执行,维护胜诉权益。
 
四、丰富沟通交流渠道,借力社会监督倒逼司法水平提升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打造阳光司法,积极推进司法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是改进法院工作,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重要作用,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部署,积极改进人民陪审员工作,改革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结构比例,完善选任程序和选任方式,明确参审范围和参审机制,确保人民陪审员更具广泛性、代表性。调整人民陪审员工作管理机制,确保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陪审员工作效能。加大人民陪审员的参审力度,确保通过参审案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协理司法、监督司法的重要作用;全面开展以“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和裁判文书公开”为内容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积极推行庭审网络直播,着力推进庭审公开,以公开促进庭审规范,以规范促庭审程序公正;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向社会大力展示、推介法院工作,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接受舆论监督,着力促进司法与社会群众的沟通交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法院开放日”、与电视台合作栏目连播等方式,让更多的群众走近司法、见证司法、了解司法,在人民群众接受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的同时,更好地监督司法。通过以上措施,不断丰富人民法院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新渠道,加大接受社会监督的工作力度和深度,倒逼法院法官有效提升司法工作水平。
 
五、着力创新服务方式,确保新形势下司法服务要有新举措
 
人民法院应当增强能动性,创新服务工作大局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形式。重视司法工作成果的转化,强化调查研究,突出司法统计分析及信息化手段的科学运用,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着力服务科学决策和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在坚持充分发挥传统司法服务渠道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便民利民和人民群众多元化诉讼需求,积极创新丰富司法为民的新措施、拓宽新渠道、搭建新平台;积极落实立案登记制,做到应收尽收、当立则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落实“诉访分离”和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着力引导人民群众按法治化的正常渠道表达诉求,避免程序空转和人民群众投诉无门;积极落实远程视频接访、远程网络立案、网上案件查询、网上送达诉讼文书等新方式,着力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确保信息科技在司法便民利民方面真正发挥作用;积极建设完善律师服务平台,提高运行质量,着力实现“网上立案、网上提交诉讼材料、网上申请保全、网上申请延期开庭、网上送达诉讼文书”等功能,为律师提供周到方便的诉讼服务。通过以上努力,确保新形势下司法服务要有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