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新时代法院工作需把握好五个发力点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08-21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黄 卫
 
认识新时代,领会新思想。新时代下法院工作必须把握好五个发力点,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系统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明了党和国家的战略重点和重大部署,为人民法院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法院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奋勇前进的根本保证。人民法院必须提高党领导一切的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把工作置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进,不断提升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职能作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支持人民法院工作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要不折不扣、迅速及时地贯彻执行同级党委、上级法院党组的决策部署,要定期向同级党委及其政法委报告工作,要坚持重要事项向同级党委及其政法委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党委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协调解决难题,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取得新作为。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法院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在工作始终,坚持司法为民,不断加强和改进诉讼服务,不断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民主,不断提升审判质量与效率,妥善审理民生类案件,依法惩处刑事犯罪、损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加强环境司法保护,依法监督行政权力,以便捷、透明、民主、公正的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在司法领域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坚持保障发展要务,有效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法院必须要统筹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两个大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惩治颠覆国家政权、邪教、暴恐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妥善审理涉及特殊人群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调判结合的民商事审判政策,妥善协调各方利益,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审判工作,坚持各类所有制权利平等保护,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劳资争议、商事纠纷、企业破产清算、侵犯财产权纠纷,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农村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改革供结侧结构性改革、激励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规范指引和司法保障。
 
四是坚持司法价值引领,努力促进社会文化自信。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大力实施“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规模开展互联网直播庭审活动,正常化开展巡回审判,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文化,积极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严格执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律原则,充分发挥个案司法审判的法律评价与社会指引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旋律”,以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要坚持“三同步”原则,加强舆情分析研判与应对处置,审理案件时要综合考量天理、国法和人情,促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依法制裁失信行为,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五是坚持固本改革强基,不断夯实履职能力保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丰富学习教育形式,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坚持全面从严治院、从严治警,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通过培训教育、比武竞赛、“青蓝工程”,着力加强员额法官队伍、青年干警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精英。坚持顶层设计与探索创新相结合,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案件繁简分流与多元化解、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内设机构改革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积极破解制约司法公正公信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适应“互联网+”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与智慧警务于一体的“智慧法院”升级版,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审判。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8/21/content_14266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