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厦门思明:专业法庭推进专业化审判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01-0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审判机制创新,围绕专业、高效、便民等特点组建劳动争议、交通纠纷、知识产权审判等专业审判法庭,高效审理各类型案件,有效应对案件剧增态势,审判质效同步提升,在满足群众的司法诉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劳动法庭:
 
专业化审判高效维权
 
已入盛夏,骄阳似火,来自万家合物业公司的代表杨女士却全然不顾炎热的天气,执意要将感谢信送到思明区人民法院劳动法庭的法官手中。“法官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廉明奉公的工作作风令我司深受感动,也让我们对司法公正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
 
万家合物业公司原有一名老员工陈某,在担任某小区的物业主任期间,私自出租小区的设备用房谋取私利,被公司批评处理后便开始消极怠工甚至旷工,物业公司遂与他解除了劳动关系。陈某十分不满,摆出“弱势群体”的姿态,多次干扰公司正常秩序,散布对公司不利言论,并向思明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钱。劳动法庭受理后向多方进行调查了解,最后审理认定陈某提出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予以驳回。宣判后,陈某服判,未提起上诉,亦未再干扰公司正常经营。
 
近年来,劳动关系领域出现新变化,劳动争议呈高发、多发态势。2012年至2015年,思明区法院受理的与劳动争议有关的案件分别为670件、843件、628件和880件。案件不但受理量连续多年居高不下,还呈现了调解难度增大、涉案标的金额小、涉及人数众多等特点。
 
但同时,维权周期长等难题又使得一些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职工知难而退。思明区法院副院长张嵘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工想要选择诉讼方式解决劳动争议,但一方面案件的审理期限规定为3到6个月,必要时还要经过二审,审理周期较长,客观导致争议得不到及时解决,增加了矛盾激化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职工法律知识不足,影响了维权效果。“审理劳动案件涉及大量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对专业性要求高,亟须专业化快审快结。”张嵘说。“成立劳动法庭可通过走专业审判的道路,摸索符合劳动争议案件特点的司法规律,依法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法庭正是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建立了农民工讨薪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案件优先送达、优先审理;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裁诉对接平台,与人社局、工会等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定期沟通,提升案件的调解和审理效率;开设“法庭大课堂”,将庭审安排在工会当中,并邀请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经理等人员参加,通过庭审观摩的形式进行普法教育,提升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
 
庄某等十八名农民工在某餐厅打工,后餐厅倒闭、老板跑路,拖欠庄某等人工资,庄某等人遂将餐厅合伙人之一的郑某告上法庭。然而郑某却提出管辖权异议、追加其他合伙人为共同被告等诉讼请求。按照正常法律程序,这本是郑某合法的诉讼权利;但这样一来,案件的审理周期却又延长了。
 
在此期间,庄某等人多次来到法庭哭诉其家庭的困难。为帮助农民工兄弟顺利讨回血汗钱,劳动法庭与仲裁、人社、工会等职能部门衔接,形成合力,多方约谈郑某,最终感动了郑某。郑某现场即拿出数万现金支付给农民工们。
 
厦门地区外来人口多且来自五湖四海,劳动法庭的法官们还开动脑筋,搞起了“方言服务团”,通过方言与农民工交流,拉近距离,方便诉讼。老余系江西来厦门务工的农民工,曾在厦门某工厂工作,被工厂拖欠工资近万元。由于他文化程度低,口音重,与人用普通话交流极其费力,先后多次向工厂讨薪未果。在受理案件后,劳动法庭的法官通过“方言服务团”主动为其提供方言服务,最终成功帮其讨回工资。
 
据悉,成立劳动法庭后,思明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平均审理时间由去年同期的76天缩短为55天,同比缩短了27.63%。同时,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尺度和标准更加统一,案件质量得到提升。
 
交通法庭:
 
一站式服务速解纠纷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中心城区,车辆保有量多、车流量大,交通纠纷不仅多发, 新特异案件也多。为破解这一难题,思明区法院成立了交通法庭,组建交通事故纠纷专业审判团队,重点负责处理辖区所有交通事故纠纷案件,深化交通事故先行调解、打造一站式交通诉讼服务。
 
某日,何某驾驶借来的车子去接好友,行人叶某忽然拉开车门,要求乘坐车子,两人争执不下。何某想尽快离开,在车辆驶离时,不慎碰剐了叶某,导致其骨折。后经过专业机构鉴定,叶某伤残等级为十级。交警认定,何某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之后叶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何某、车辆主人和投保公司赔偿12万元;然而何某却认为,是因为叶某在车辆前纠缠不休才导致意外的发生。
 
受理案件后,思明区法院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对案件进行调解。最终,车辆投保公司同意在强制责任险范围内赔偿叶某各项损失四万元;叶某则同意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这是思明区法院推动先行调解制度的一个案例。“交通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往往具有人身伤害紧迫性。一旦进入诉讼程序,诉讼周期较长,当事人耗费的精力大,不利于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交通法庭阎彤庭长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思明区法院与行政机关、保险协会等部门合作,推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先行赔付制度。事故人的医疗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责任险的医疗费用限额时,有关部门可对事故责任进行预判,当事人亦可申请商业险先行垫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事人抢救费用紧张的问题。
 
交通法庭还与其他部门共建了交通事故调处中心,整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为车主提供事故认定、诉前调解、法律咨询、案件立案、送达、调解、开庭、判决和保险理赔等一站式服务。走进交通事故调处中心,立案窗口、调解室、审判法庭等部门样样具备。“我们这里可以进行司法确认、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调解、立案,实现一站式服务。”交通事故调处中心的黄志雄法官介绍。“为方便当事人,我们还特设立案窗口和法庭,当事人经调解仍无法达成协议的,可直接起诉并开庭审理,做到纠纷不出调处中心。”
 
交通法庭也根据交通事故案件的具体特点,制作《交通事故立案指南》,对立案的条件、起诉状格式、证据提供、收费标准、交通事故各个赔偿项目标准及所需材料均做了详细说明,供当事人取阅。同时,思明区法院还积极发挥指导职能,对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实施指导,规范调解运作;必要时参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就法律问题进行指导和解释,真正实现多元化调解。
 
知识产权庭:
 
“三审合一”护航创新发展
 
林某、王某等八人先后伙同徐某、宋某共同或单独在福州、厦门两地通过网络销售假冒“CONVERSE”商标的运动鞋,并在厦门租用仓库储存货品,案值超过4400万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法院审理,林某等八人的行为均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且数额巨大,判处六年到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三百万到十万元不等的罚金。该案涉案金额巨大、涉及区域广、犯罪人员众多、案情错综复杂、取证难度高、打击难度极大,被媒体誉为“福建网络售假第一案”,也被评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仅是思明区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精品案”中的一例。
 
作为福建省最早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的基层法院,思明法院围绕知识产权审判特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致力于完善工作机制,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做精做实。
 
鲁道夫·达斯勒体育用品公司是著名的“PUMA”商标的所有权人,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境内各省市每年都要起诉上百起商标侵权案件。由于很多案件的侵权产品都被海关、工商扣押,诉讼中该公司常常要向法院提交申请,然后由法院从海关处调取相关的文书、证物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给当事人造成诉讼之累。
 
思明区法院创新启动调查令制度,允许涉外商标侵权案件当事人在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相应证据时,可向法院申请调查令,并由其委托代理律师持令向有关单位、个人乃至海关等政府部门调取相应侵权证据,既破解了当事人调查取证难的难题,又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法院的司法资源。调查令得到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并被其他基层法院借鉴。
 
为更好服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思明区法院还联合相关部门在厦门高新技术园区共建集行政、执法、司法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服务站”,为创业企业提供日常咨询、纠纷调处、司法确认、信息宣传、延伸服务等一站式法律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2015年以来,“智慧服务站”已接受法律咨询280多人次,走访企业50多家,收集民意200多条,开展专题法律讲座3次,成功调解20件涉及园区企业案件。
 
“我们还与主流媒体合办知识产权普法专栏,利用大众媒体的影响力,通过案情分析、法官说法、法律术语讲解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维权理念传播给广大市民,提升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知识产权庭刘德芬庭长介绍说。法院开通的“知识产权保护博客”,在网络上与市民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刘德芬庭长表示,思明区法院还切实推进司法公开,举办以知识产权审判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来自行政机关、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代表走进法院,旁听知识产权庭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远程开庭、庭审直播,“真正将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做到公开、透明”。(何春晓 杨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