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04-21
阅读次数:
作为西部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基层法院,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长期面临案件基数较大、新类型案件较多的问题。近年来,队伍又出现年轻法官比例加大、审判经验不足的问题。2013年12月,武侯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2014年底又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武侯法院坚持以改革为契机,确定把打造专业化审判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突破口,探索建立“一个合议庭即一个审判庭”的专业化审判模式,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细分领域
打造专业化“小审判庭”
“我原本都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了。没想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我拿到了判决书。”1月27日,市民罗先生在武侯法院拿到了解散公司的判决书。
法庭外,如释重负的罗先生告诉记者:“我与朋友2000年共同出资成立了公司,但后来股东之间发生很大分歧,导致股东会长期无法召开,公司处于瘫痪状态。为了破解公司僵局,我决定向法院起诉,请求解散公司。之前听别人说诉讼过程会很长,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判决书,法官的判案质量和效率都让我非常满意。”
记者在该案承办人、武侯法院民二庭法官唐华的办公室内看到,几张办公桌上堆满了案卷,几位独任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今年收案数呈井喷式增长,结案压力尤其大,但在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中推行专业化审判后,我们庭主要负责审理商事类案件,能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于相对特定的审判领域,进而提高个案裁判质量和效率。每个案件的办案周期相比以往有了较大缩短,所以尽管案件多,也能应对过来。”唐华说。
武侯法院院长唐卫告诉记者,作为四川省受理案件数最多的基层法院,武侯法院长期面临案件基数较大、新类型案件较多的巨大压力。2013年,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3891件,办结11953件;2014年受理14473件,办结12255件;2015年,法院受理案件数又陡增至23144件,“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队伍又面临年轻法官比例加大、审判经验不足的问题。
2013年12月,武侯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院,2014年底又被四川省高院确定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武侯法院按照“内涵式发展思路”,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酝酿之后,决定打破传统科室界限,探索建立“一个合议庭即一个审判庭”的专业化审判模式,把打造专业化审判作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突破口。
唐卫介绍,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武侯法院长期以来面临的“案多人少”矛盾越来越尖锐,案件增势越发迅猛。要保证法官们在高强度工作下仍然保持法律裁判工作的专业和高效,专业化小审判庭的建立便是武侯法院为解决这一难题作出的有益尝试。
2014年1月,根据案由细分领域,武侯法院将原来的8个审判庭重新划分为11个专业化审判庭,一方面增加了4个民事专业化审判庭的固定机构配置,将近年来收案数增长速度较快、与群众关系紧密的几类案件从原有庭室分离专设审判庭审理;另一方面也将收案相对较少的审监庭并入行政庭合署办公,裁减一个审判庭,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各审判庭之间忙闲不均的问题。
结合常年总受案数,以婚姻家庭案件为标准当量,核定各专业化审判庭办案数量为年均800至1000件,每个审判庭仅需审理1至3类主要案由,确保工作量相对平衡。在总体框架下同时保持必要的灵活性,通过对立案情况与立案类型的适时监控,一旦出现某类案件突增突减的情况,也可以迅速作出调整。
立案一庭法官周熙媛说:“今年借款类纠纷案件大幅增长,法院8个民事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轮流受理借款类案件,就有效避免了该类案件在一个庭积压。”
完善配套
法官“轻装上阵”专司审判
一个法官到底一年能办多少案件?一个法院到底需要多少法官?武侯法院经过调研,现今多数法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名法官一年办结250件左右的案子较为合适,考虑到一定比例的未结案件,在这个数量上再压点担子,可以人均300件左右的全年办案量作为基准,测算出50名法官可以应对年均大约15000件的案件量。在这个数据基础之上,武侯法院将一个专业化审判庭的员额确定为9人,按照1名庭长、2名独任法官、3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即1∶2∶3∶3)的比例配置,这样一来,一线法官从原有的71名减少到50名。目前武侯法院正式在编人员一共146人,一线法官的比例为37.03%,与中央后来确定39%的员额比例上限相差不大。
尽管法官数量有所减少,但武侯法院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强化审判辅助事务和行政事务的剥离,有效减轻了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让法官从烦琐的程序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专司案件审判。
“案子这么多,有时一天都要开好几个庭,除了在庭上做庭审记录外,还要辅助法官做一些调查取证、审查财产保全等工作,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能分身就好了。”民一庭法官助理小吴一边忙着整理卷宗一边对记者说。案件多且复杂,法官们的压力巨大,承担辅助工作的法官助理、书记员们的工作任务也很繁重。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从事更为专业的审判辅助事务,武侯法院尽可能将部分审判辅助性事务剥离。
2015年,武侯法院探索建立了集中送达制度。抽调14人组成送达小组,专门负责全院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的集中送达工作,并开发了与办案系统相衔接的送达管理软件。据送达小组负责人谢黎明介绍,从5月正式启动集中送达以来,已完成了8158件民商事案件的文书送达,当月送达率达82.28%。此外,武侯法院还推行了案件归档外包工作,从2015年8月以来,档案外包公司已完成7945件卷宗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归档效率大幅提高。在这些工作的已有经验之上,武侯法院还在积极探索庭审速录的外包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辅助人员卸负减压,集中精力当好法官的左膀右臂,从而减少法官事务性工作提供了条件。
除此之外,为了让法官们有更多精力钻研难案,化解纠纷,武侯法院在剥离行政事务上也下了大功夫。不仅改变了过去会多、文多的负累,还经区上专批设立了行政事务办公室,配备了相应的职级职位,分支部集中处理各审判庭、执行局的党务、行政和廉政工作。
法官认同感
与日俱增
2015年,武侯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14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9.91%,在案件增多的巨大压力下,结案18316件,同比增长49.46%。2015年,一线法官人均办案量超过400件,不少法官超过500件,远超原定一年300件的任务。同时,审判的公正和效率也得以提升,裁判结果更能获得当事人认同。已结民事案件中,服判息诉率89.64%,同比上升2.77%;改发案件数同比减少23件。其中,劳动争议纠纷二审改判率2.47%,同比降低6.33%;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二审改判率0.52%,同比下降6.27%;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二审改判率1.74%,同比下降3.97%。能高质量地应对案件数的急剧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专业化审判后法官对案件的独任审判熟练度更高,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裁判更为精准,应对一些突发式增长的类案更加从容。
为了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2015年9月,武侯法院汇集了数十位一线法官的经验智慧和办案心得,编写成《专业化审判工作规程》。记者在唐卫的桌上见到了这本书,浅绿色的书皮,简单清雅。随意翻开,翻到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理规则”一章。该章用23页篇幅,针对立案登记、诉讼主体审查、合同生效时间审查、合同效力审查、事实审查与举证责任、借贷主体责任与性质审查等10个方面提出了44条具体规则,详尽清晰。
据记者了解,该书共涵盖了19类常见案件的裁判规则。每类案件均从审理特点、重点、难点,通常适用的相关法条、相关费用计算标准,以及上级法院容易改判、发回重审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梳理,形成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裁判指引。全书共总结形成288条规则、5条提示。担任本书副主编的武侯法院副院长王佳舟说:“这本书既是武侯法院对司法改革前期探索的初步总结,也能作为今后新入职法官自我提高的培训手册。”
伴随着审判质效的明显提升,法官队伍对专业化审判的认同感也与日俱增。“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是对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养法官的专业特长并保持相对稳定,达到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目的。专业化审判的推进对奋战在审判业务一线的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审判岗位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法官,武侯法院民七庭庭长张闻武对记者说。
自专业化审判推行以来,武侯法院年轻法官更是成长迅速,少审庭青年法官闵筱在《专业化审判工作规程》的法官感言中就写道:“专业审判是司法发展的趋势,法官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专注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让我能在较短时间内积累相应的审判经验与技巧,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庭前调查和庭后教育工作,提高审判效率。”(王鑫 刘方祺 张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