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上海法院依托司改优势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08-11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上海法院依托司改优势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半年收案36万9成结案  
 
最高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近日公布一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002.9万件,结案率61.14%,上升4.21%,其中上海法院结案率达81.39%,为全国最高。
 
在案多人少审判形势不断严峻的当下,是什么让身处司法体制改革最前沿的上海,既能“破冰”推进司改,又能从容领跑全国?8月9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法官积极性被激活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法院共收案36.25万件,审结34.72万件,收结案数均创历史新高,同期结案率95.78%,收结案保持了良性运行。
 
上海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鲍慧民一边给记者看了这组统计数据,一边分析说,今年上半年,房屋买卖合同、借贷合同、银行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大幅增加,办案压力和难度与日俱增,案多人少矛盾非常突出,但全市法院结案数持续上升,增幅超过30%的法院就有7家。
 
上海高院副院长盛勇强告诉记者,“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充分调动了法官的办案积极性。
 
据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法院,上海坚持用改革思维推进工作,用改革方式破解难题。上海高院制定了《关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全市法院均健全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规则及审判人员权力清单,院庭长不再签发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也进一步得到规范。
 
通过这些举措,最大程度发挥了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合议庭和独任法官在案件处理上既能确保公正,又能便捷高效。今年上半年,上海各级法院中,由合议庭和独任法官裁判的案件达到99.9%,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仅为0.1%,提供咨询意见的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明显减少,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平均执行天数都在历史最佳区间运行,法官人均结案数为108.25件,同比增长30.14%。
 
实现人案配置平衡
 
上海市人大代表林丽平感到,司法体制改革后,尽管上海全市法官总数少了,但一线办案的法官却多了。
 
林丽平所说的“一线办案法官”中,有一部分就是审判经验丰富的各级法院的院庭长,这些院庭长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增强了法院的办案力量,实现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入额法官都要办案的要求。
 
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黄祥青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出版过《罪行相当论》等专著。审判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他告诉记者,去年闵行区法院5位正副院长主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80件,今年上半年,21名庭长主审607件重大疑难案件。院庭长办案本身就是一个示范,对一线法官有激励和带动功效。闵行区法院正在深化资深法官主审重大疑难案件、专家法官集体研判疑难复杂案件、审判委员会提炼总结推广审判经验及类案裁判方法3项制度。
 
据悉,目前上海法院已经完成全市法院首批人员分类定岗,全市入额法官2242人,配置到审判一线的法官人数比改革前增加1.4%,主要办案部门法官实有人数比改革前增加7.6%,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改革后的1:1.75,基本建成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人员管理制度,审判资源配置进一步向一线倾斜。与此同时,上海各级法院都明确了院庭长办案数量,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今年上半年,院庭长共办案6.55万件,同比增长22.6%,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了解,为增加更多的办案力量,上海法院充分利用审判资源,打破部门限制,让审监庭、立案庭等具有法官身份的干警分担其他审判业务庭的办案任务,实现人案配置平衡。
 
两大动作提升质效
 
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效是促进审判质效的全面提升,为此,上海法院今年作出“两大动作”,即案件繁简分流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
 
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说,繁简分流加大了简易程序、小额诉讼、刑事速裁等程序的适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导群众更多选择非诉讼渠道解决矛盾纠纷,既化解了社会矛盾,又促进了审判质效提升。
 
民商事案件一般占上海法院收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近85%的案件总体事实清楚、争议不大。为此,上海法院不断加大简易程序适用力度,在全市基层法院成立以办理简易程序案件为主的民事速裁庭,集中办理简易程序案件和小额诉讼案件,实现在民事速裁庭和其他民商事审判庭之间的案件繁简分流。上海法院充分发挥小额诉讼功能,能够适用的一律严格适用,确保小额诉讼制度在法院落地生根。
 
从今年开始,上海法院稳步推进刑事案件速裁试点工作,制定危险驾驶等9类犯罪量刑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量刑精准度。上半年,上海法院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理案件3785件,当庭宣判率99.7%,96.4%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上海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不断深入推进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无论是涉及民生保障的劳动争议案件、颇为专业的金融理财纠纷,还是对立情绪严重的医患矛盾,或者纷繁复杂的征收补偿争议,上海各级法院均建立诉调对接中心,不断探索化解多元矛盾纠纷的思路、方法、措施和途径,不断完善法院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调解组织等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的衔接机制。
 
比如,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建立金融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积极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与诉讼对接;宝山区人民法院与区消保委签约成立消费纠纷巡回审判点;浦东区人民法院开发网络远程指导人民调解平台,加强派出法庭和街镇诉调对接工作室的沟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共受理案件11.1万件,占一审民事收案的47.1%,调解成功4.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为37.7%。
 
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面对案件持续大幅上升,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上海法院变压力为动力,以改革推进工作,以改革破解难题,打出组合拳,确保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持续走在前列,用审判工作实绩体现改革成效,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余东明 卫建萍 严剑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