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次数:
让平安成为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海口市秀英区打造平安建设三大品牌
秀英区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西北部,是海口市新的行政中心。随着海口“西拓”发展战略的实施,聚集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口“药谷”核心区等工业园区,成为海口的新型工业基地。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平安,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日,秀英区委书记张霁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秀英区各政法部门建立健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在基层治理、未成年人保护和禁毒等三个方面打造出平安建设三大品牌。
秀英区区长王业天称,为保障平安法治建设,区政府还将继续加大硬件设施的支持力度,全力做好平安建设工作。
“这里租房子就跟住酒店一样,真是第一次听说!”
今年8月底,从河南来海口打工的刘先生,在秀英街道书场村租房时遇上了一件新鲜事:在该村租房,入住前和退租时都要办理严格的登记和注销手续。
书场村毗邻海口长途汽车客运西站和海口港,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人口3000人,流动人口约7000人,80%以上村民都出租房屋。
针对区域内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在书场村开展了“旅馆式”流动人口管理试点。
秀英派出所所长陈浩说,他们将书场村虚拟成一个旅馆,采取旅馆式的管理模式,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就是“旅馆总台”,可随时查看村里每个出租房的房屋信息和租住人员信息,每个租赁户就是“酒店客房”,均有相应的门牌号,房东就是酒店“服务员”,负责承租人的信息上报和“客房”信息更新。
“租房就像住店,进出都有登记,还有专人巡查,让我们很放心。”在书场村租房3年的小王告诉记者。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村里治安情况有了根本改善。
14岁的小林(化名)今年春节后,多次入室盗窃。在被警察抓到时,小林和同伴已经作案10余次,作案金额达20余万元。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怎样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2011年11月,海南首个未成年人检察科在秀英区检察院成立。”秀英区检察院检察长傅铮说,成立以来,他们创新未成年人帮教矫正、社会观护机制,凸显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和人文关爱;提前介入,推行慎用强制措施机制,创新试行非刑罚化处理机制,并结合试点工作实行制定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等制度。
“为了巩固未检工作,我们于2013年6月28日成立首个未成年人观护站。”秀英区检察院未检科副科长吴瑶称,三年来,观护站以司法社工为依托,对全市无逮捕必要不捕、附条件不起诉的涉罪少年进行统一观护,通过多种帮教措施,促使未成年人“零障碍回归社会”。据统计,该观护站目前已对95名观护对象开展观护帮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用真情感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海口市秀英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陈斌告诉记者,自2010年11月以来,作为全省首家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他们通过建立圆桌审判、档案封存等制度,引入社会调查员、心理咨询师,开展护送刑释未成年人回家工程,开展帮教2000人次。
2014年12月,少年法庭与秀英街道办联合成立全省首家“阳光服务基地”,以社区为试点,对未成年缓刑犯实行“一对一”回访帮教,通过多种援助形式,帮助少年犯重塑信心,回归社会。2015年,“阳光服务基地”项目在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金奖。
今年年初,一个横跨琼粤两省的贩毒团伙频繁往返于琼粤两地运输、贩毒毒品,毒品交易量巨大,涉案人员众多。秀英警方经过两个多月摸排,获得准确情报,4月20日晚,在犯罪嫌疑人交易之机,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东、王某孔、王某灵等,当场缴获冰毒6千克,毒资17万余元。
秀英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陈所能介绍,全区按照“打击和社戒、社康减少存量、预防减少增量”工作思路,坚决执行“大毒”“小毒”一起打,“吸毒”“制毒”一起扫。
截至今年8月17日,秀英警方共破获毒品案110起,其中公安部督办案件3起;抓获涉毒嫌疑人129名,缴获毒品45公斤,抓获409名吸毒人员,收戒病残吸毒人员8人。
秀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晓龙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秀英区各级政法部门全面开展禁毒普法教育,不仅仅在“6·26”期间,平时每个月都到辖区中小学校、汽车西站、粤海铁火车站、秀英港和村民家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毒品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警示深入民心。(邢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