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11-04
阅读次数:
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公安局研究新常态下公安工作新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思路,深化警务体制改革,推动警务转型升级。他们充分发挥治安、巡特警和派出所的作用,以街面警务室、社区警务室、校园医院警务室为依托,着力解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足、应急指挥效率不高、警务运行机制不畅、社会力量发挥作用不够等制约防控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去年,全市八大类案件同比下降27.6%。今年前10个月,抢劫案件同比下降44.1%,盗窃案件同比下降16.6%,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9.9%。
以街面警务为中心,屯警街面动中备勤
为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及服务群众,佳木斯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以显性用警的原则,分别与银行和企业协作建设了40个街面警务室,在城区主要路口、繁华地段、交通枢纽、商贸市场等繁华地带设“点”,驻警定点辐射巡防;以全市19条一级道路和43条二级道路及各街巷为“线”,流动按线车辆巡防;以“点”和“线”分割出的格子为“面”,将巡特警、派出所民警、警辅人员、武警、交警、社会群防群治力量等巡逻队伍填充其中,网格对接覆盖巡防;以市县两级出入城口为“卡”,严密盘查构筑防线,形成了以点为中心、以线为连接、以面为拓展、以卡为屏障的“网格布局、条块分割、分工协作、整体联动”的巡防体系,密织安全防护网,有力压降了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
各警务室树立“警务”+“服务”的工作理念,力求打造集打击、防范、反恐、处突、管控、救助、服务于一身的社会综合体,街面警务室的设立实现了警力前移、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真正起到了治安防范“堡垒”和打击犯罪“阵地”的双重作用。今年以来,全市每日出动警力300余人次、警车40余辆次,开展紧急集结演练6次,接处警总量明显下降,发案总量明显下降;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火灾、交通、治安事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以社区警务为核心,筑牢前沿阵地
佳木斯市公安局针对全市社区改革整合建设的实际,对原有的社区警务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做到城镇社区全覆盖,密织了基层警务工作网。在人员配备上,实现一个警务室一名民警、两名警辅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工作;在硬件建设上,结合北方气候特点规范建设,不仅做到外观标识统一、内部设施规范,而且考虑通讯线路铺设、冬季防寒保暖等实用功能,保证警务室四季可用。在功能定位上,将警务室作为警务工作的联系点、群防力量的依靠点、化解矛盾的调解点、服务群众的便利点,真正把警务室建成警民之家、和谐小站。
社区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以来,社区警务室组织警民恳谈活动110场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988人次;帮扶困难、弱势群众2124人次,走访企业641家,发放安全防范宣传材料95464份,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1821起,确保了全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完善各单位警务室建设,做好内部治安防范
学校和医院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问题常常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佳木斯市公安局治安部门与市卫生局积极配合,在市区10家三级医院建立了公安值班室,派驻警力。今年以来,他们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并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辖区公安机关的指导下设置警务室,辖区公安机关选派至少2名民警派驻,民警每周到警务室工作不少于2天。
他们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全面实施校园警务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校园警务室232个(市区中小学达到100%),选派法制辅导员244人,督促学校配备保安员299人,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209人,配备防护装备设备设施530件,安装技防设备192套,市区每所学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民警,建立了七项制度,规范了校领导、安保人员、责任民警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同时在责任单位建立涉校案件专人办理的工作制度,使全市护校工作全面提升。
为提升学校、医院科技防范能力,他们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更新升级了监控设备,设置“一键报警”装置。(于军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