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12-06
阅读次数: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上海松江构建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村里有法律顾问,镇里有值班律师,区里还设有一站式服务窗口,会上网的点开公众号,要打电话请拨12348……这就是上海市松江区构建的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松江区司法局局长莫桂兴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松江区围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这一主线,通过构建区、街镇、居村三级服务网络,并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法律服务实体窗口,形成一个全新的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是要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惠及每个市民。
线上服务成矩阵
近日,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专门赶到晓红(化名)家里给其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此前晓红因工伤致瘫,用工单位却以其不能胜任工作为由终止劳动合同。
“我通过微信搜索找到了‘法治松江’公众号,然后进行了法律援助的预申请,后来法援中心就联系我了,当得知我行动不便后,他们启动了‘零距离服务直通车’,上门为我办理。”晓红告诉记者。
在松江像晓红这样通过互联网寻求法律服务,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生活习惯。记者点开“法治松江”公众号,看到这里除了每天推送松江法治新闻外,还开有专门的法律服务窗口,在这里可以办理公证预约、法律援助预申请、找律师代理诉讼和了解人民调解的有关情况。
走进公众号的后台,记者看到,这里的两名工作人员实时受理前台推送的信息,并分流给相关部门办理。
此外,记者在当地一些街镇采访时了解到,很多村(居)法律顾问和基层司法所干部都会根据实际需要,以建微信群的方式,将法律服务功能辐射出去。
上海巨明律师事务所年轻律师戚小花担任着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等3个村的法律顾问,为了工作方便,她把3个村的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和一些重点村民都拉进了自己建的“乡村法治群”。“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村民有什么需要,在群里发个信息就可以,同时还能和他们联络感情,把基层法治建设做好做实。”戚小花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庞大的法律服务网上矩阵,诸如公证、法援、法宣、律管、社区矫正等职能部门都开通了公众号和APP,律师、社工、志愿者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都组建了工作联系群,老百姓只要拿出手机,就能找到想要的服务项目。”松江区司法局副局长施伟康说。
线下服务呈立体
记者见到小高时,他正在和社工谈话。小高是松江大学城某所高校的大四学生,不久前因盗窃罪被提起公诉。为挽救他,广富林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经过广泛社会调查和评估,给其制定了详细的矫正计划。
“如果社区矫正不接收他,他这辈子或许也就毁了。”广富林司法所所长吴翱说,“这种柔性的矫治更能体现人性化的教育功能,更能令被矫治者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也是基层执法管理和服务的优势所在。”
在广富林街道,记者看到,众多法律服务功能被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这个平台,这里有专门的律师和社工全天候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接待群众来访等。
“我们在线下,形成了区、街镇、居村三级立体法律服务网络,在街镇一级,建立了像广富林街道这样的综治工作中心,往下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全覆盖,往上则建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松江区司法局副局长陈炳泉说,“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载体,让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等。”
上海市诚至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辉与松江区几所小学结对签约担任法律顾问,为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他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堂名叫“身体红绿灯”的防性侵课程,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好评。目前,松江区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学校法律顾问已实现全覆盖。
此外,为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当地还组织人民调解员走进相关单位,成立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等专业调委会,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服务。
一站服务求方便
近日,小刘的水果店开张了,他把第一篮水果送到了松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此前,他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后来因为公司搬迁,出现劳资纠纷。
“我和同事80多人一起到中心寻求帮助,上午11点到的,到晚上8点半,事情就解决了,我们拿到了该得的工资和补偿。”小刘说。
“这得益于一站式法律服务,我们受理这起纠纷后,横向纵向多部门多机构联动:镇负责把公司负责人叫来,中心各窗口则负责对公司员工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劳动仲裁,最终让双方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调解,结果经仲裁得以确认。”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韩霜说。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这里还有很多。据统计,今年以来,该中心共接待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5万人次,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605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万件,给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85万元。
松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设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二楼。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值下午上班时间,来这里咨询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但秩序井然。办事大厅里设有法律援助、律师咨询、公证咨询和法治宣传等服务窗口。此外,区总工会、团区委和区妇联也分别在这里设有窗口,提供专属法律服务。
“通过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老百姓在基层寻求不到的帮助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总能解决,真正实现普惠要求。”莫桂兴说,“法律服务是老百姓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需求,建设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既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又能为法治松江、平安松江建设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余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