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审判如何“智慧” 苏州这样装“科技大脑”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6-12-2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为破解近年来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人案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难题,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紧紧抓住提升庭审效率这一关键点,运用语音识别技术,革新庭审录入方式,研发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开发电子质证模块,可将庭审时间平均缩短30%至50%,在科技法庭向智慧法庭迈进的道路上,取得了质的飞跃。
 
智慧审判:一体化集成解决
 
“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即融合科技公司资源,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庭审及办公语音识别系统’为核心,以全流程介入、全主体覆盖、全过程智能、全信息公开、全节点留痕为主要特征,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苏州中院院长叶兆伟介绍说。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核心,是“随案同步”,这就要求在案件收案立案、审判执行、结案归档等各个流程阶段,及时对纸质卷宗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与纸质卷宗一致的电子卷宗。
 
为减轻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给办案法官带来的工作负担,苏州中院成立了诉讼材料收发中心,建设了收发、采集、流转一体化的诉讼材料收发管理系统,形成了电子卷宗+语音识别一体化的集成解决方案。
 
该成果使得审判流程从“管理”转变为“服务”,成为现实。
 
语音识别:庭审不再出现“暂停”
 
传统庭审现场,因书记员输入效率低,时常出现“暂停”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今年3月,苏州中院选择目前领衔国内智能语音技术的科大讯飞公司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和语音大数据在法庭庭审中的开发应用。
 
4月下旬,苏州中院开始在实战中测试使用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5月初,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在“16+1”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期间,向中外来宾演示了该系统的应用,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7月,最高人民法院安排苏州中院试点开展信息化建设,苏州中院加快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工作。中院布置了两个科技法庭,确保其正常工作时间满负荷运转,并同时设置“AB角”两名书记员,以便对比传统打字记录与语音识别记录的记录效率和记录质量。
 
中院团委还组织了17名青年法官和书记员志愿者,在测试期间的每天晚上和周末,模拟开庭百余次,搜集用户体验,提供优化意见百余条。
 
截至11月,苏州中院及工业园区法院利用这套系统,正式开庭千余场,有效推动了该系统的快速升级完善。
 
经过苏州中院及工业园区法院的不断改进完善,目前,这套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已经达到9.0版本:采用定制硬件方案,通过预先设置庭审身份,将语音识别结果与说话人身份绑定,实现庭审语音文字转换时自动标注发言人角色;具有自主个案学习能力,通过系统提前对案件起诉状、证据材料、一审裁判文书等内容的学习,有效提升庭审中语音识别准确率;采用自动文本处理技术,实现对时间、金额、日期等常用语去口语化;采用人工智能辅助修订等技术,实现语音识别文字输出与人工辅助修订同步进行。
 
经过庭审应用,庭审笔录的完整度达到100%,个案学习后疑难复杂案件识别正确率达95%以上,庭审暂停现象基本消除,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流畅度显著提升,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至30%,复杂庭审时间缩短超过50%。
 
12月10日,苏州中院在“智慧审判苏州模式验收会”上,演示了智慧审判一体化的最新成果,并与科大讯飞、南京通达海、苏州科达、苏州德启4家公司签署了深度合作的协议。
 
电子卷宗:法官律师可在家阅卷
 
苏州中院副院长曹忠明对法院智慧审判模式做了一个详细的梳理:
 
在立案阶段,当事人先将材料交由诉讼材料收发中心,进行集中扫描,即时生成电子卷宗,立案人员通过二维码实现关联,自动回填立案信息。对比手工录入方式,立案时间能够节约50%以上。
 
立案完成后,纸质卷宗经由云柜系统转送至法官或相应的审判部门,电子卷宗在系统中进行对应流转。
 
在审理阶段,书记员使用法院办案系统,一键生成通知类文书和传票、送达证等格式类文书,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开庭前,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对电子卷宗材料进行个案智能学习,提高识别转写的准确度。庭审过程中,双方利用电子质证系统围绕电子卷宗进行质证,实现无纸化庭审。
 
法官撰写文书时,利用宽屏显示器,分屏显示卷宗和文书,通过双层PDF技术,对卷宗文字直接进行剪切复制,左看右写,撰写速度大大提升。
 
对于新形成或新出现的材料,书记员可以通过云柜手机客户端,实时向收发中心发送扫描请求,并通过云柜进行流转,保证电子卷宗在两至三日内随案生成。
 
审理结束时,书记员可以一键报结,纸质卷宗与电子卷宗同步归档。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电子卷宗,法官可以在家中阅卷办案,当事人和律师可以网上阅卷,了解案件流程信息,这也成为苏州中院推进司法公开的一项全新举措。”曹忠明说。
 
其中,云柜系统是全国首创的“纸质文档智能管理云平台—”,是苏州中院创新思维方式,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处理技术构建起的全方位、数字化的纸质文档智能电子管理体系。
 
该系统运行两个多月来,开启实体柜门2815次,每柜平均放置7份文件,共计流转1.9705万份诉讼材料,云柜环节平均流转时长2至3小时;采用虚拟云柜“面对面”方式流转取件195份。
 
诉讼材料中转云平台作为“云柜”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用于诉讼材料收发中心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材料流转。目前,苏州中院正在建设上下级法院诉讼材料中转的另一个子系统,后期还将部署基层法院子系统,最终实现两级法院纸质文档的智能化电子管理。(林子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