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北京以首善之区标准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7-02-07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北京以首善之区标准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落实责任制提升普法实效性  
 
市民法律素质水平综合评分提升5.61分,市民法律遵守水平提升14.06分,74.6%的市民把“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效手段”作为主要动因,市民对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明确的认识……这是北京市在“六五”普法中交出的成绩单。在这样的成绩之上,北京的“七五”普法规划将提升普法实效性作为新目标,以“互联网+”和大数据运用作为创新手段,以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作为核心工作,开始了又一个五年的普法征程。
 
围绕着已经拉开帷幕的北京市“七五”普法工作,《法制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司法局局长苗林。
 
瞄准首善标准主打北京特色
 
在苗林看来,北京的“六五”普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最初的目标任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中的引领性、基础性、先导性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大普法工作格局更加健全。“六五”普法的成绩,为北京接下来的法治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总结“六五”普法成绩的基础上,苗林说,北京将“七五”普法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法治宣传的实际效果上。
 
据苗林介绍,相比过去,此次“七五”普法规划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从体制机制、工作方法、载体手段、重点对象等方面分别入手,通过局部目标的设立,整合为互为支撑的法治宣传总目标。同时,还增加了很多新的提法,例如:“法治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推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诚信意识明显提高”“加强党内法规宣传,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等。
 
此外,北京“七五”普法规划的另一亮点就是紧密围绕“北京特色”,处处瞄准首善标准。
 
“工作原则上,我们要明确‘牢固树立首善意识’,强调结合首都功能疏解、‘城市病’治理,特别是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违法建设等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改革创新;主要任务上,提出‘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依托北京深厚的法学教育研究资源,联合法学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理论研究,推出系列宣传读本和教学资料;充分发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依法行政讲师团、各级法院行政审判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积极作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绩效标准上,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依托社会调查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各地区、各单位的普法活动进行系统评估;还提出了‘推进京津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协调发展’等契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实际的举措。”苗林说。
 
“大数据+”精准普法提升实效
 
苗林告诉记者,对于已经全面启动的“七五”普法工作,这五年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规划中所着重强调的普法实效性问题。
 
“普法工作比较抽象,涉及点多面广,投入产出不如其他产业或民生工程好做绩效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要考量普法是否取得了实效,关键就在于让群众更了解我们的普法工作,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认可度。”苗林说,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北京在“七五”规划中做足了“准备”。
 
苗林告诉记者,一方面北京的“七五”普法规划对普法的重点对象、范围进行了“瘦身”,从此前的“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社区(村)居民”五类人群,调整到了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类最核心的人群。结合当前新形势,北京在“七五”普法中将把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并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制定《关于完善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而对青少年普法,则将着力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深入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的“四落实”。
 
另一方面,强调以需求为导向,法治宣传教育要紧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民生、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与此同时,强调以法治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使法治宣传教育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苗林还特别提到,大数据和精准普法是应对普法实效性挑战的有力手段。苗林说,北京“七五”普法工作对此也作了充分考虑,与市委宣传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媒体公益普法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并要构建法治宣传教育的数据库,然后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从供给侧入手,以需求为导向,实现灵活的、个性化的精准普法。“比如,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开展各种征集和投票评选活动,吸引广大以互联网门户网站为信息来源的群众和微博、微信用户广泛参与,根据参与者的投票制定出主打的宣传标语口号和公益广告,再制作投放到城市电视、移动电视等其他宣传推广渠道。”苗林说。
 
强化责任制完善大普法格局
 
据了解,为了追求普法实效,北京的“七五”普法还进一步“精确”了普法任务目标分解,并将普法责任制明确作为普法工作的核心。
 
在“六五”普法期间,北京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已经得到了有力加强,建立起了37个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61个责任制单位共同参与的垂直联动工作机制,以及16个区法治宣传教育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督导机制。但苗林明确表示,北京“七五”期间普法工作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健全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比如“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以案释法制度”等。
 
苗林说:“普法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目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从大的方面说,法治体系包含立法、司法、执法等很多环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都应该成为最好的普法过程。同时,法律体系里也包括众多部门法、行业法,光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力量宣传都是不够的,让执法者承担其普法义务,对提高执法水平,培养群众的法治思维,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李松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