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01-29
阅读次数:
1252名人证出庭 案件服判率达92.61%
庭审实质化“成都经验”全国推广
从2015年2月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四川省成都市法院共开实质化试验示范庭1234件。其中,律师参与辩护达100%;召开庭前会议831件,占庭审总数的67.34%;证人出庭作证733件,占59.40%;当庭认证931件,占75.45%;当庭宣判635件,占51.46%。试点案件服判率达92.61%,被二审法院改发的仅有4件。
《法制日报》记者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成都中院有效解决了刑事庭审存在的关键证人不出庭、庭审重点不突出、庭审对抗不充分、非法证据排除难,导致刑事庭审“虚化”、流于形式等难题,初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文件充分吸收,上升为全国性制度规则。
成都中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实现庭审实质化就是要推进司法证明实质化,完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侦查人员出庭制度,提高关键证人出庭率;推进控辩对抗实质化,完善律师有效履行辩护职责和履职保障制度,提高强制辩护率;推进依法裁判实质化,完善当庭认证和宣判制度,提高当庭宣判率。
蔡某购买制毒原料、工具,在某居民住宅制造甲基苯丙胺。民警在该住宅抓获蔡某,现场查获甲基苯丙胺晶体、含有甲基苯丙胺的液体、搪瓷桶等制毒原料、工具和吸毒工具。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蔡某涉嫌制造冰毒和麻古两种毒品。被告人否认制造麻古,辩称被查获的块状物不是麻古。
合议庭两次组织控辩双方召开庭前会议,整理事实、证据争点。为保证庭审在查明毒品犯罪事实、认定证据上的决定性作用,合议庭决定依职权通知鉴定人到庭。这得益于成都落实证人出庭制度,完善证人、鉴定人人身安全保护和出庭经费保障等机制。
庭审中,鉴定人陈述了鉴定原理、鉴定认定毒品的一般标准,说明了涉案毒品成分鉴定的具体过程。鉴定人退庭后,蔡某当即承认该块状物是毒品,宣判后表示不上诉。
据介绍,成都法院综合利用各种方式,确保关键证人“应出尽出”。
被告人李某涉嫌以虚构劳务分包方式骗取4人保证金,因涉嫌诈骗罪被公诉机关起诉。起诉书中,李某涉嫌诈骗被害人之一冯某1万元,而这笔钱是由陈某经手后当面递给被告人李某的。
作为此案的关键证人,崇州市人民法院通知陈某出庭作证,而陈某身在河北,无法出庭。经合议庭讨论且取得陈某的同意后,审判长决定利用微信视频进行在线作证。经陈某视频作证,最终法庭确认了相关证据,认定李某诈骗冯某的事实并当庭宣判。(马利民 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