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04-27
阅读次数:
安徽宣城宣州区推进律所与贫困村结对共建
法律援助让人脱贫村出列
无土地、无水面、无山林,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山河村是典型的“三无”贫困村。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山河村向邻村宝圩村流转土地,与其合作共建生态青虾养殖基地,年净收益达8万元,成功开辟出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然而,这条路刚开始走得并不顺畅。
养贤乡司法所驻山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许义近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两村于2017年正式启动项目建设。但在宝圩村一期200亩土地流转过程中,宝圩村个别农户并不理解,以种种理由阻碍项目施工,致使推土机不能正常进场。
山河村的帮扶律师得知情况后,立即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进村,依据已签订的合同文本,向群众现场宣讲法律知识,指出阻碍施工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在律师的解释下,原先不理解的村民打消了顾虑,纷纷支持项目推进。
在许义看来,这起矛盾的顺利化解,主要归功于给村子提供对口帮扶的律师。
这不是只有山河村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在宣州区13个贫困村,只要有法律需求,帮扶律师都能做到“随叫随到”。
宣州区委书记余宏汉介绍,2017年9月,该区启动了深化法律服务精准扶贫结对共建活动,师阳、安顺等5家律师事务所与全区13个贫困村签订《“精准扶贫”法律服务结对协议书》。律师事务所发挥团队力量,义务帮助贫困村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
结对共建以来,各律师事务所先后在联系的贫困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活动。金皖律师事务所分别与溪口镇四合村、东溪村和沈村镇武村3个贫困村结对,约定每个村安排两名精干律师具体负责法治扶贫工作,坚持每月到村一次,义务开展法律咨询、讲授法治课,义务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审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文书。
为第一时间回应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宣州区还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优势,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为法律援助范围,实现法律援助助推“人脱贫”,法律服务护航“村出列”。
“我们不能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收入’,但我们可以从减支、避损、避返贫入手,助力村里尽快脱贫‘出列’。”与孙埠镇合义村结对的帮扶律师夏积龙说,他在审查合义村旅游公厕建设项目、上潘组旅游公厕及停车场建设项目合同时,发现对方草拟的合同中隐藏有对村委会不利的条款。他随即提出具体合理的修改意见,避免了村委会的经济损失。如今双方已完全履行合同,没有产生任何法律纠纷。
“我们通过一系列法律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活动,推动法治思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余宏汉说,如今,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土地流转、产权收益等矛盾纠纷处理上,基本摒弃了“缠、闹、推”的方式,平时守法、遇事找法、内心信法成为习惯。
据统计,宣州区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建档立卡3.1万人减少到2017年150人,贫困发生率从4.1%下降至0.02%。(李光明 范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