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05-29
阅读次数:
要离婚先“考试”召开“家事诊疗会”化解矛盾
家事审判“未央模式”调查
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家事诊疗室内,16对离婚案件当事人与家事审判员、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围坐一起。在这里,没有“原告”与“被告”,没有高冷的审判台,没有生硬的法言法语,只有温馨的沟通交流。就连发放的资料都是法官精心准备的粉红色纸张,处处充满浪漫气息。同时,另有8位离婚案件的原告也来到现场感受氛围。
以上是未央法院第8次家事诊疗会现场。诊疗会中,当场调解8件、撤诉3件,还有2起案件当事人在家事调解员的调解下已达成调解协议,表示将自行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调撤率为81.25%。“这16起案件不是‘舞台剧’,而是‘生活剧’,是运用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筛选出来的,通过简案快审、难案精办,并多元联动化解,让家事纠纷尽快平息,让人际关系尽快修复,夯实家庭发展根基。”未央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审判员李欣说。
2017年4月,未央区法院被确立为“省级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单位,随后该区法院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借鉴少年审判延伸服务的经验,充分发挥已有的家事纠纷诉调对接平台的作用,集司法力量、行政力量、社会力量于一体,在全市法院首创了具有未央特色的“诉前调解+妇联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新机制,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审判和多元化解纷并举的家事审判特色之路,打造了家事审判“未央模式”。
改革试点与借鉴合并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庭承载着子女抚养、老人赡养以及道德人伦情感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家事案件既重要又特殊,区别于合同、物权等普通民事财产型案件,因此必须构架不同于其他民事案件的审判新格局。”未央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芳玲说。
试点开始后,该区法院基于家事审判与少年审判有着共同目标,考虑到未成年人案件与家事案件同根同源,理念相通,应当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尤其是可以将该区法院少年审判的优秀经验借鉴到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中来,所以确定了将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合并试点的模式,同时在民一庭和3个基层法庭选任专职家事审判员成立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合议庭进行并轨探索的家事案件审判改革路径。
“这种模式旨在强化家事审判专业化,探索建立司法力量、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联合化解家事纠纷的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机制,探索婚姻家庭纠纷的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化解方式,修复家庭关系,弥合情感创伤,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解决家庭关系和谐稳定的根源性、源头性和基础性问题。”未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社武说。
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选择符合西安市未央区和未央法院实际的改革路径,是该区法院党组一直坚持的主导思想。为此,家事审判团队对该区法院近三年的案件数量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占有‘半壁江山’的传统民事案件中,家事案件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每年家事案件数量都以近10%的速度递增,而且当事人情绪对立、情感因素复杂、涉及利益人群多,如若不能妥善处理,每一个家事案件都有可能是‘定时炸弹’,直接关系着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同时,离婚案件是家事案件的重中之重,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重视家事案件的审理,尤其是重视离婚案件的审理的原因。”孙芳玲说。
“家事诊疗会”与三调联动
在开展家事审判改革中,未央法院坚持目标牵引,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开展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加强与司法、妇联、老龄委、共青团、基层组织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化解社会合力,为当事人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诉讼服务。
2017年9月4日,该区法院召开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聘任大会,聘任了23名社会阅历丰富、亲和力强、专业化水平高,了解家事纠纷当事人心理,在处理家事纠纷中具有较强优势的相关领域和基层组织优秀代表,参与到家事案件的审判工作中来,通过他们不同的工作、生活经历和经验,以各自的角度对当事人进行情感修复和心理疏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给当事人搭建更畅通的沟通渠道、提供更优质的解纷平台,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困难,同时更有效、更充分发挥积极调动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化解家事案件的热情,该区法院于2017年10月19日,确立“家事诊疗会”制度。
诊疗会即家事法官组织离婚案件当事人、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咨询师围坐在一起,通过“你提问,我解答”“你有困难,我帮助”“相互聆听,共同改正”的多方面互动模式,排解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从2017年10月至今,该区法院已成功举办了8次家事诊疗会,累计化解102起离婚案件,其中调解43件、撤诉40件,调撤率为81.37%,赢得了较高的群众口碑。目前,每月的19日也被确立为该区法院的家事诊疗会日。
做好家事审判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未央法院借鉴少年审判延伸服务的经验,发挥已有的家事纠纷诉调对接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人民调解、妇联调解、诉前调解等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平台,建立了具有未央特色的“诉前调解+妇联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机制。
2017年11月,该区法院与未央区妇联、未央区司法局联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该区法院内部设有专门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在家事法官的指导和协助下,由各街办、社区的妇联干部轮流参与案件调解工作,案件类型包括离婚纠纷、抚养纠纷、赡养纠纷、扶养纠纷,为高效开展家事审判工作、有效化解家事审判案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迄今,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102起离婚案件,从源头上减轻了办案压力,也为当事人搭建了多元化解纠纷的平台。
离婚“考试”与“离婚冷静期”
要离婚,先“考试”。这种新颖的调查形式在未央法院已全面使用。
这份“考试”试卷中有“谈恋爱的时间有多久、结婚纪念日、家务事是怎么分工的”“在恋爱时对方说的哪句话或做的哪些事让人感动”“发生矛盾时谁先打破僵局,通过什么方式”等问题,总体分恋爱回顾、夫妻和家庭矛盾梳理、未来展望3个方面。
“从试卷的回答情况,法官可以初步分析当事人婚姻的真实情况,对于矛盾不大的,夫妻感情没有破裂的,先由人民陪审员进行调解,争取调和。对于矛盾较大、调解无效的案件,再开庭审理,快审快结,从而有效节约庭审时间和司法资源。”未央法院张家堡法庭家事审判法官薛敏丹说。
同时,在案件审理前,为了给当事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冷静思考离婚相关事宜,更客观地反应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双方矛盾冲突的发生,特编制《婚姻状况调查问卷表》《离婚事宜调查问卷表》《婚姻家庭考试答卷》3份材料,在庭审前,家事法官向当事人释明表格和考卷的填写方法和重要意义,通过当事人填写问卷表中的基本情况,使得法官较为迅速地掌握当事人的矛盾焦点,辨别属于离婚冲动还是婚姻危机或婚姻死亡,是否涉及子女抚养、老人赡养以及财产问题,继而法官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审理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当事人对这种新颖的调查形式非常容易接受,案件的审理速度大幅提高,效果显著。”李欣说。
针对婚姻危机的案件,该区法院着重于婚姻的修复或感情的修补,为了让当事人冷静下来,更理性地思考离婚这件大事,更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意愿,为当事人设置了“离婚冷静期”,有效预防了当事人因冲动而盲目离婚,成功保障了婚姻的存续。
至今,该区法院已在15起离婚案件中设置“离婚冷静期”,其中10件撤诉,2件调解。
此外,未央法院还通过制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建立案件跟踪回访机制等举措,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该区法院根据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实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并且在向申请人、被申请人送达裁定的同时,将裁定书抄送当事人所在地的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协助督促当事人履行,确保该保护令取得实效。(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