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07-12
阅读次数:
三个团队 两把利器 一个整体
广东广州南沙区法院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纪实
6月21日上午8时,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精细执行组的执行人员已经抵达南沙区榄核镇的执行现场,为接下来的强制执行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突然,法官郑伟军接到申请执行人的电话:“法官,被执行人知道你们要动真格的,终于害怕了,刚刚提出愿意和我们和解,先偿还部分款项。”
最终,除去和解部分财产,法院现场清点回收了被执行人抵押的设备、固定资产所有权,并移入评估、拍卖程序。
这是南沙区法院精细执行组攻下的又一个“骨头案”。
优化执行力量 组建三个团队
“你好!我们的履行款已经打到法院账上,请查收。”接到电话后,普通执行组干警吕本超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一家南沙区本地的消防评估公司,因经营不善,引发众多劳动争议纠纷并进入执行程序。因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导致案件搁浅。吕本超作为案件经办人,通过追加未实际出资的两名股东为第三人,成功执结案件。
执行难,难在什么地方?执行模式单一、兵力分散、各办各案、执行案时间跨度长、“人案难管”等是普遍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南沙区法院在对内管理上创新,优化队伍结构,将一线执行干警分为快速执行组、普通执行组和精细执行组三个团队。所有新立案的执行案件,根据全方位网络查控结果,分为有可供执行财产、无可供执行财产、有部分可供执行财产三类,以此为据分给不同团队。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快执快结,由快速执行组承担;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要稳扎稳打,由普通执行组办理;有部分可供执行财产案件由精细执行组负责。
“每一种类型的案件,有相对应的团队办理,实现精准发力。”该院执行局局长欧阳垒介绍说。
除此之外,每个团队的每名执行员固定负责某个区域,被执行人和财产在这个区域的,就由这名执行员办理,类似公安机关的“片警”制度。
“专注一类案件、负责一个辖区,就会对这个辖区的情况有更多地了解,案件就具备了办理得更快更细的基础,当事人也更满意。”吕本超说。
三个团队组建后,南沙区法院执行案件的流转、查控、评估拍卖各环节配合更顺畅了,结案数大幅上升。据悉,今年1至6月,该院新收执行案件2799件,执结2035件,法官人均结案203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2.28亿元,实际执结率达33.5%。
借助现代科技 打造两把利器
南沙区法院于2017年6月基本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配备了单兵系统、执法记录系统、执行案件信息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多个现代化系统。
“执行指挥中心不单单用于执行现场的指挥,更兼具财产查控、执行数据分析、突发事件处理等多种功能,这俨然已成为我院执行工作的‘中枢系统’,我们的执行工作实现了实时指挥、前后联动。”该院执行一庭庭长刘方说。
不久前,南沙区法院通过淘宝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成功拍卖了一含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的标的物,成交价1.26亿元,创下该院司法拍卖价格之最。
“如果不是网拍,像这样的标的物,普通拍卖可能耗时更长,也可能拍不成!”提起这次网拍,刘方难掩激动之情,“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发挥的作用不能忽视。”
据了解,2017年,南沙区法院出台了《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管理规定》,对司法拍卖辅助机构、人员工作职责进行了规范。紧接着,又制定了《网络司法拍卖流程规定》,明确了网拍具体流程和节点,网络司法拍卖逐渐步入正轨。
据统计,截至目前,南沙区法院通过网络平台变现执行财产4亿余元,溢价率达到了24.1%。
“现代科技和技术手段是‘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有力武器。执行指挥中心和网络司法拍卖在处理一些执行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院执行工作中的利器。”欧阳垒表示。
联合各方力量 形成一个整体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送达难、执行难,南沙区法院成立“送必达、执必果”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聚全区之力推进破解送达难、执行难等工作。
2015年1月,建立执行工作司法协作机制。
2017年11月,南沙区委政法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南沙区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今年6月,成立“送必达、执必果”工作领导小组。
政法委、检察、公安、司法行政、国土、税务、银行、镇街……南沙区法院的执行“朋友圈”越来越广,执行联动的网越织越密。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据该院院长吴翔透露,南沙区正研究制定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惩戒相关规定。“内挖潜力,外聚合力,南沙区法院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路上将不断创新机制,兼顾质量与效率,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对执行工作的获得感作出应有贡献!”吴翔说。(付斌)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7/10/content_14105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