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11-12
阅读次数:
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做好服务
河南舞钢着力排查群众诉求让八成矛盾化解在基层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刘 印
“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的,看看管不管土地承包纠纷。如果不管,我就到法院起诉。”前不久,河南省舞钢市枣林镇黄庄村村民黄正伟到镇群众诉求中心反映自己遇到的土地承包纠纷后,工作人员给其端上一杯水,让其稍等等。
没多久,他见到了刚上任不久的镇党委书记王文涛。王文涛一边听其讲述相关情况,一边安排镇司法所与土地承包人取得联系,让其到镇里来。待双方当事人到场后,王文涛与镇群众诉求中心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调解,双方当场达成协议,纠纷就地化解。
11月5日,舞钢市委书记陈英杰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55年前创造的“枫桥经验”体现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精神,至今仍在引领着矛盾纠纷的化解理念。目前,全市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对群众的诉求纠纷主动排查,80%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剩余20%的重大疑难纠纷层报至市调解中心,启动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化解机制,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共同参与案件研判、共同参与调解,直至纠纷化解。
武功乡小柴庄村贫困户柴建中的女儿下地干活途中,突然被窜过来的一条狗咬伤,花去不少医药费。本来家里就穷,这笔钱不是个小数字,柴建中拨通了村头公开的乡诉求调解中心值班电话。当天,人民调解员就到家里了解情况,找饲养方商谈赔偿事宜,事情很快处理完毕。
“诉求调解中心值班电话真灵!真管用!调解员说话管用。”柴建中激动地说。
谈及此事,舞钢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国军说:“类似这样的纠纷,在乡村很常见。如果双方直接见面,很可能闹僵,甚至出现打闹事件。人民调解员作为第三方及时介入,不仅能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还能把握准双方的矛盾焦点。所以,我们向群众承诺,遇到纠纷可随时求助,诉求调解中心第一时间派人上门服务。”
近年来,经过逐步发展、完善,舞钢市形成了“主动排查、统一受理、分类引导、分析研判、调处化解、信息归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将群众诉求纠纷调解工作引入“制度化、规范法、信息化”的快车道,实现了从2015年排查化解各类诉求纠纷案件4120起到今年前10个月排查化解各类诉求纠纷案件1672起,呈现稳步递减的好态势。
遇到道路交通事故或者医疗纠纷,不懂行的调解员难以说到当事人的心坎里。对此,舞钢市司法局局长张书亭说:“让专业的调解员去调解专业的事儿。”
针对矛盾纠纷类型集中的领域,舞钢市相继建成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等8个专业性调解委员会,选聘一些在相关领域业务素质高、懂法律知识、热心人民调解事业的人员作为调解员,负责相关领域的案件调处工作。
作为舞钢市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员,舞钢市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宇晖说,今年前10个月已依法调解成功43起案件,另外8起案件因赔偿数额分歧过大,在调解员引导下,通过法律援助走上诉讼维权渠道,没有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出现闹访、缠访现象。
“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优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氛围,市政府从硬件上全力支持。”舞钢市市长孔阳说,市政府按时足额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培训、生活补助、案件补贴等,投资建成的覆盖全市基层司法所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和网络化视频监控语音系统,实现了三级调解中心网上管理、网上查阅、网上共享,极大提高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效能和质量。
“舞钢市在落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中,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做好服务工作,减少问题产生,特别是数字化办公系统和网络化视频监控语音系统的应用,既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科技含量,又提高了效率,使‘枫桥经验’在新时代里更有时代特色。”平顶山市政协主席黄庚倜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