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四川绵阳涪城区构建“1+3”公调对接模式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11-2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公安+”矛盾化解机制多元立体解纠纷
 
四川绵阳涪城区构建“1+3”公调对接模式
 
□ 本报记者 杨傲多
 
走进四川绵阳市涪城公安分局城郊派出所,人们一眼就会看见“城郊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的牌子。
 
这样的调解室在涪城区的每个派出所都有。
 
2017年,为提升基层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能力,为民警减压降负,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涪城区协调相关部门,全面推行“搭建一个公调对接平台”+“24小时驻所跟班调解员为主体、接处警民警参与、专业人士适时介入”的“1+3”公调对接模式,从源头上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群众对公安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在2017年四川省公安工作综合评价季度考评中,社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3.5%,执法公信力满意指数达到92.74%,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公安+司法 “公调对接”化现案
 
“这是我们的候调室,一旦当事人愿意到我们派出所来调解,我们就先把他们带到这个房间。”涪城公安分局城郊派出所所长王东文说,候调室的对面就是主调室,一步之遥,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按照“五统一”标准,涪城公安分局为8个派出所搭建了公调对接的工作平台——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派出所调解室,建立制度规范,统一招聘24名驻所人民调解员,着力提升接处警源头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针对性和工作效能,有效减轻了派出所民警工作强度。
 
涪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陈正明制作了一个助调视频,主要由6部分构成:小不忍导致严重后果的教训案例;经典警示劝导名言;打架成本计算;生气伤身的专家讲解及真实案例;调解不成双方面临的麻烦和风险;和解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城郊派出所调解员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他将纠纷一方当事人安排在候调室等候,顺便打开助调视频。当他在主调室登记另一方情况后再去候调室时,原先怒气冲天的当事人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调了”,自愿放弃追究对方责任。还有一次,他把纠纷一方的夫妇俩叫到候调室让其稍等并打开助调视频,然而该妇女未听从安排,在院内大闹并扬言把事情闹大,继而离开派出所,看完助调视频的男子情绪明显平缓了,立即冲出去将妻子拉回来接受调解。
 
据统计,2017年,涪城区8个派出所共调处纠纷2950件,调解成功率达97.8%,民警直接参与调解占比仅为27%,未出现一例民转刑案件,未发生因调处不当导致矛盾升级或引发不稳定事端的情况。
 
公安+综治 “综治警务”控源头
 
涪城区因地制宜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区警务合二为一,在全国首创了“四线合一”综治警务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模式,建立“公安村居发现问题,综治部门通报问题、主管单位督办问题、责任单位整改问题、职能部门复查验收、综治目标管理考核”长效运行机制。
 
每季度,涪城区综治委依据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提供的相关单位、物业公司履行综治责任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加分、扣分,并通报每月计分考核情况,得分达到-5分的进入黄色预警层,由区综治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约谈该单位主要领导,并限期整改;达到-10分进入橙色警戒层,实行挂牌整治,并将问题通报给其上级单位;达到-15分的进入红色否决层,实行一票否决、多种制裁。
 
绵阳北街商业区,一度扒窃案件多发、商家揽客噪音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引发大量矛盾纠纷,自从将商家的违规行为纳入计分,这些情况得到有效治理,扒窃案件由一天10余件下降至平均10天发一件,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秘诀正是辖区街道和社区主责意识、商家责任意识、群团组织担当意识、辖区派出所主力军意识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陈正明说,综治警务对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将发挥更加精准高效的推动作用,加、扣分并行,分层管理动态升降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社会面参与治安的积极性。
 
公安+社区 “诚信治安”促理性
 
涪城区石塘镇浸水村五社村民何茂苗,在一环路南段项目拆迁启动后,主动配合工作组丈量房屋、按政策算账,并率先签订拆迁合同。作为一环路南段项目拆迁第一户,她的行动影响和感染了周边邻居和群众,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她还主动关停养殖、帮助做亲属乱搭乱建拆除工作,从而获得了石塘镇治安诚信星级个人的称号。
 
诚信治安理念,是涪城公安分局2017年3月8日在石塘镇党委组织的治安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并得到响应的。石塘镇全镇9个村居开始试点,设计正反计分指标100项。
 
石塘镇古井社区党委探索实行诚信治安红色指数评价工作法。村民们为了挣诚信分(古井社区将诚信积分称为红色指数),自觉规范行为,通过治安诚信积分来激励带头人员,“惩处”无理取闹人员,达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引导,一年多来社区矛盾纠纷大大减少,无一例越级、非法上访事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社区2017年民主评议红色居民10人、红色家庭15户、红色商户5户。
 
“在设定100分基础分的基础上,统计奖励加分和扣分,形成评定结果且与居民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消费)三方面挂钩,奖优罚劣,开启社区治安管理新方式。”古井社区党支部书记肖隆君说,通过一年多红色指数评价工作法的运用,引导社区群众养成遇事找法的好习惯、形成言行举止依规的好风尚,引导辖区商户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形成诚信居民+诚信商户的诚信社区,调动了群众参与诚信治理的积极性,扭转了以往治安防范工作由公安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逐步形成全社区治安“有人管、愿意管、主动管”的多层防控好局面。
 
公安+民众 “涪安联盟”平争端
 
近年来,涪城公安分局坚持向“民力”要警力,始终将最强民力建设作为推动新时代公安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迎宾社区为试点,组建“涪安联盟”群防群治队伍,搭建“联盟者之家”管理平台,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短期内缓解了公安机关肩负的职责任务与警力不足的矛盾,探索出公安主导、群防群治“新路径”。
 
针对以往群防群治存在诸多不足,涪城公安分局从贴合公安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借助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安治安管理两种手段,聚焦党政职员等可组织、物管业主等可依靠、综治共建等可调动、行业场所等可管理等人群,分类组建了“涪安联盟”五支队伍:红袖标党员先锋队,主要由社区党员、网格员、离退休干部、政协人大代表等人员组成,侧重于发挥身份优势,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导整改工作;黄哨子巡逻守护队,主要由物管、业主、村民等人员组成,侧重于以守楼护院为主,开展互防互纠辐射周边的巡逻守护工作;蓝帽子共建服务队,主要由学校、银行、医院等综治责任单位组成,立足本单位、本岗位,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负责对其主管行业落实安防职责的督导;绿徽章信息收集队,主要由寄递物流等人员组成,侧重于立足本行业处所,发挥自身优势,辅助开展案件线索等提供核查工作;橙背心行业联防队,主要由旅馆网吧、洗浴歌舞、印铸刻字、旧货典当、拍卖信托等人员组成,以建立行业安防联盟为责,辅助开展实名管理、黄赌毒举报、收赃售赃、违刻违印等互相监督、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涪城公安分局还以社区警务室为阵地,搭建“联盟者之家”管理平台,社区民警负责工作统筹、指导、管理、监督,制定《涪安联盟工作规范》《联盟者之家管理监督办法》等工作制度,切实规范运行管理。
 
“‘涪安联盟’的队员就在他们的生活工作中发现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阶段。作为义警身份,在事件没有升级之前,还容易劝解。如果是大的矛盾,他们报警后,我们警察及时介入,也可以防止矛盾升级。”陈正明说。
 
记者手记 
 
市民遇事便打110报警,导致派出所成了各类纠纷的接收站,大量纠纷调解任务让“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派出所更是雪上加霜,民警分身乏术,治安防范和侦办案件等工作时间无法保障,严重制约派出所保护一方平安的职责履行。“1+3”公调对接新模式根本上减轻和缓解了基层民警的工作压力,让民警腾出时间精力投入到公安主业中。
 
没有公调对接之前,派出所管辖范围宽,人少事多,民警既要防范又要打击还要调解,不仅压力大,而且老百姓满意度也不高。有了公调对接以后,调解员与派出所值班组24小时同步运行、无缝衔接,民警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得到舒缓,不再为纠纷缠绕感到苦恼和焦虑,使警力能够投入到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巡逻防范、服务群众等各项警务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