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贵州坚持信息化引领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11-2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让大数据畅通社会治理经络
 
贵州坚持信息化引领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本报实习生 黄 河
 
不久前,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司法局安排下,远在深圳打工的小程如约通过微信视频接受“贾理调解”。此前,他与两位哥哥因为继承一处老宅闹得不可开交。
 
然而,就在视频连通两位族老出现在画面里的那一刻,小程愤怒情绪顿时消解了一大半,惭愧地低下了头。
 
“贾理调解”是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延续千年的一种化解矛盾纠纷方式,通过贾理中的道德伦理人生哲理进行劝说,使纠纷当事人信服,化解矛盾纷争。而与此同时,遵义市余庆县兴关镇综治中心网格员刘洪池正在走村串户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实践着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余庆经验”。
 
挖潜本土文化,借力民族传统,无论是千年“贾理”或是“余庆经验”,都是贵州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坚持民生优先、源头治理,坚持基层在先、重心下移,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坚持信息引领、改革创新,坚持群众首创、总结推广,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具有贵州特色、符合群众意愿的“枫桥经验”发展之路。
 
大数据碰撞社会治理
 
黔西南州南坪镇的陈峰喜欢用“新市民”称呼自己。因为一年前,他响应政府脱贫攻坚号召,从最偏远的山村搬入南坪镇新市民社区,按每人20平方米的政策,10个人的大家庭,得到两套房子。而且,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陈峰在一家修车厂找到了工作。
 
面对新的环境,陈峰并没有不适应,“现在住的地方,小孩上学也方便,治安环境非常好,我们一起搬过来的村民都很满意”。
 
村民们的安全感来自于新市民社区建设之初便立足于打造“智慧小区”:进出小区直接刷脸;可疑人员出入自动预警;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免费配戴便于及时关爱帮扶救助保护的电子手表;周边企业实时公布招工信息……
 
而且,针对移民户可能涉及的纠纷,当地政法部门早已将联系方式、权益保障、法律维权方法,制定成册发给每家每户。南坪镇派出所还以户为单位,组织社区周边夜间巡逻,号召群众“我为别人守一夜,别人为我守一年”。
 
如果说打造“智慧小区”,只是借力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的创新,那么保障“两客一危”(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爆物品重点车辆)安全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云平台,则是让大数据运用充分渗透于公共安全监管之中。
 
在贵州,所有“两客一危”重点车辆都实时在线,云平台实时汇集“两客一危”车辆车载卫星终端数据和各部门监管信息,对车辆超速、违停、疲劳驾驶、不按规定时间、线路行驶等动态警情进行自动预警,最大限度防范和控制了重点车辆的安全风险。大数据成为破解交通难题的“千里眼”。
 
此外,在大数据融入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审判管理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群众工作碰撞地方文化
 
在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无论生产劳动、村集体添置设备、邻里纠纷化解,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过会”,当地称之为“群众会+”。
 
复兴镇两路口村村支书唐书浪介绍了这一制度的由来。2002年以前,该村还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元,社会治安混乱。于是,村里就想,当年红军经过这里的时候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终取得了胜利,何不发动群众共同讨论村里的“病根”所在,再对症下药。
 
从2003年开始,痛定思痛的两路口村提出“扶贫与扶智并重,民主与法治同抓”的工作思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苦干实干,很快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后来,遵义市将两路口村的“群众会+”农村社会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此外,贵州省还依托遵义等地“红色文化”优势,立足多民族文化省情实际,将“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调解,积极推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群众自治。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些村规民约延续千百年,维系着当地的平安稳定。若要‘枫桥经验’在苗乡侗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势必需要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黔东南州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潘亮说。
 
经验传承碰撞改革创新
 
今年4月,因为一场交通事故,马某将肇事人及保险公司一同告到了黔南州福泉市法院。法院先将案件委托给“多元化调处中心”调解,很快双方达成调解结案。
 
自2013年以来,福泉市在推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上积极探索,在市级层面成立多元化调处委员会和多元化调处中心,逐步建立起人民调解与司法机关、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委托调解的对接机制,形成诉调工作无缝对接、矛盾纠纷多元化联动调解的“112”工作模式。
 
如果说福泉“112”模式是为了方便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那么铜仁市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法,则是未雨绸缪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未经评估审核,重大决策事项不得审批通过;评估不全面,出现问题相关部门责任倒查;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实现自身合法权益充分保障。”铜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涛说,这些环节紧密相扣,从而保证了评估工作稳定推进。
 
经过近10年的实践积淀,铜仁的做法在贵州得到扎实推进。
 
把基层成熟的经验做法复制到全省的同时,贵州还注重把一些经验推向全国。贵阳“货车帮”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就是典型的一例。
 
“货车帮”是一家货源匹配交易平台大数据公司,注册货车司机520万,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纠纷日益增多。今年3月30日,“货车帮”互联网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上线运行,实行货运纠纷线上调解,并引入“司法确认”机制,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贵州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过程中,传承基本精髓不动摇,不偏离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为主体、以善治为目标的轨道,形成了“枫桥经验”的地方特色,在致力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的道路上,成为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