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8-12-14
阅读次数:
进千家门解千家难暖千家心
新疆司法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真情为民获群众点赞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陈善峰
一面锦旗,一束鲜花,在冬日暖阳下,格外鲜艳绚丽。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巴格其镇喀斯皮村村民吾格尼萨·肉孜买买提将锦旗和鲜花,送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王涛的手上。
“如果不是王涛帮我们打官司,我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吾格尼萨感激地说。
近几年来,新疆司法厅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自治区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进千家门、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用真心访民情,用真干惠民生,用真情聚民心,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新疆司法厅“访惠聚”工作进行采访时发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各村“两委”班子更加有力,村民生活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工作队队员们的目标更加聚焦、任务更加务实、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
帮村民维权 打赢官司拿回赔偿款
去年9月的一天,吾格尼萨的丈夫沙德·拜克载着村民艾合麦提·图迪驾驶摩托车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沙德当场死亡,艾合麦提腿部受伤,公安部门认定汽车驾驶人负主要责任,但汽车驾驶人支付了医药费后不愿再支付其他赔偿费。
今年2月,王涛了解到吾格尼萨家的情况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帮其维权。
王涛与律师多次沟通后,以公民代理身份将汽车司机、保险公司诉至法院,并帮吾格尼萨申请法律援助免去2000多元鉴定费用,最终使她拿到30多万元的赔偿款。感动之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村里的事儿就是我们的事!”在喀斯皮村,办实事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理念。
喀斯皮村第一书记、新疆司法厅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韩红告诉记者,工作队在村民小组设立群众信箱、谈心室,让村民有地方说真心话;建立困难诉求台账、民情档案,绘制“民情地图”,按照“一户一事一议一回复”工作法,综合运用村规民约、警民联调、协调上级部门依法处理等方式化解矛盾,小事当日解决、难事5天内解决。
给村里铺好柏油路、建安居富民房、改造村民活动场所……工作队做的一件件小事汇聚成强大的力量。
而朴实善良的村民们,则经常悄悄把自家产的核桃、葡萄、苹果放在工作队办公室门口。
“师傅带徒弟” 提升干部工作能力
“买吐孜家的电线要换了,买提汗家翻新的屋顶你去看看,村里修菜窖的事不能耽误……”11月8日20时许,在和田县巴格其镇比曾村村委会,该村第一书记、新疆司法厅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郭海彬向该村党支部书记吾布力艾山·买买提吾买尔安排工作。
郭海彬是吾布力艾山的“师傅”。今年,该工作队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个工作队队员带一个村干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每月月底由村民对干部进行测评。
有了好“师傅”和考核制度,吾布力艾山转变不小。11月初,村委会准备建4个菜窖方便群众储存冬菜,吾布力艾山和郭海彬商量使用村委会集体的木料盖菜窖,不单独购买木料了。
吾布力艾山说,这事放在以前,就要挨家挨户收钱。
“现在不行,这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村干部不能知法犯法。”吾布力艾山说。
有考核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淘汰。今年4月,该村治保主任吾不力玉荪·米吉提在村民测评中上了“黑榜”。
吾不力玉荪是一名新任的村干部,经常迟到,工作要人催着干。自从上了“黑榜”,结对干部阿德江·米吉提积极主动地帮助他进步。
在阿德江的指导下,吾不力玉荪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村里巡逻和帮助困难群众。
今年10月中旬,吾不力玉荪带领志愿者巡逻时,发现村民买提汗·买提尼亚孜家的房顶被雨水冲了个洞,他赶紧向村委会报告,并与志愿者们一起帮买提汗翻修屋顶。
11月7日,志愿者巡逻时发现村民买吐孜·依布拉木家门口的电线老化打火,吾不力玉荪赶紧关掉电源并向村委会汇报。
“我现在下了‘黑榜’,村民们对我的评价越来越好了。”吾不力玉荪说。
有努力就有收获。吾布力艾山说:“今年有50名村民自愿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4名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14名党员上岗亮身份,越来越多的村民为村干部竖起大拇指。”
一户订一策 脱贫攻坚齐努力
“今年,我们村拟脱贫29户,目前已经脱贫23户,还有6户正在逐步脱贫。”11月9日,在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该村扶贫专干阿丽米罕·依明邀记者到村里参观。
村民买买提依明·买买提是拟脱贫户。“村里发的扶贫牛明年就要生产了,我贷款买的牛有两头月底就能卖了。”买买提依明高兴地告诉记者,负责扶贫的驻村干部丁利明早就帮他跑过市场询过价,这两头牛能卖两万多元。
买买提依明一家去年就靠3亩核桃地的收入生活,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今年年初,新疆司法厅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制定了一户一策的脱贫方案,买买提依明提出要贷款买牛。为此,村委会为其申请小额贷款买了4头牛,还给他送了1头扶贫牛。
冬闲时间,买买提依明和妻子就在附近的核桃加工厂工作,一年下来家庭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比去年增加了三倍。
村民麦合布热提·麦麦提明因土地少、缺劳动力致贫,家庭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为了让麦合布热提脱贫,工作队给其发放了5只扶贫羊,麦合布热提利用空闲时间赶巴扎卖蔬菜水果赚钱。
今年6月,她主动找到村委会要求参加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工作队聘用她在村里打扫卫生。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今年的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是工作队让我明白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麦合布热提说。
该村第一书记、新疆司法厅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郭川江说:“我们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还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党的政策,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村民们纷纷对《法制日报》记者说:“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辛苦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两年来,新疆司法厅驻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疆司法厅驻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任鸿祺说:“现在,村民大事小事都来找我们,把工作队当成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融入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才能真正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今后,我们还将发挥新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优势,夯实村级组织依法治理实践工作,为乡村振兴、法治乡村建设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