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谭妮 李红)甘肃省检察机关“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陇南市两级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围绕“创特色、出亮点、塑品牌、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点线面结合,以“456”工作法全方位推动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四张清单”夯实工作基础
制定外部联络清单,确定对外联络领域。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向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专题汇报专项行动工作,市、县区均制定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与相关17个相关涉农部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利用乡镇召开三干会、经济会等时机进行动员部署。在市、县区党委政府、相关涉农部门、乡镇、村之间确定了联络事宜,加强了沟通协调。
制定内部工作清单,厘清具体工作思路。建立 “五结合”工作清单,即:专项行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接地气、解民忧中转变作风;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与“两联系、两促进”专项行动相结合,对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水利、饮水工程、电网改造等各类“村村通”工程的专项资金用途进行有效监督;与“五进”专题预防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与开展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执法办案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制定站 (室)制度清单,推进联络站 (室)工作。积极打造专项行动检察服务站和联络室工作平台。目前,全市挂牌成立了驻乡镇检察服务站170个、驻村社检察联络室1125个、设立检察信箱679个,聘任联络员2265人。检察站(室)的组建工作做到“六个一”标准,即:一块牌子、一只信箱、一个办公场所、一套制度、一个检务公开栏、一套档案资料。制定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三个制度。建立了惠农补民资金发放台账、涉农项目建设跟踪台账、制度建设台账、解民怨化民忧台账、政务公开台账、村级建设台帐六个台账。
制定领导责任清单,切实靠实工作任务。陇南市两级检察院把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该市检察院建立了由检察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县区,中层领导干部发挥主体作用具体负责包片乡镇,全院干警积极参与负责村社和联系户的权责网格体系。各县区检察院也相应地成立了权责网格体系,明确了责任,靠实了工作任务。
“五种功能”助推工作深入开展
发挥惠农惠民政策法规的宣传功能。借助检察服务站(室)的平台作用,发放《检察联络员工作手册》、《检察联络员培训手册》、《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法律法规宣传册》等宣传资料。依托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将预防职务犯罪讲座纳入干部培训课程。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政务微博、手机短信、悬挂横幅、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惠农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发挥民生民利的司法保护功能。在专项行动中,陇南市两级检察院着力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危害民生民利的案件,打击涉农普通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结合双联行动,深入双联点帮助双联村制定《双联行动发展计划》,协调相关单位改善双联村基础设施,帮助群众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市检察院协调相关单位完成了康县太石乡巩山村4.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太石乡柑柏村蛋鸡养殖厂建设工程、柑柏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亮化美化工程、柑柏村党员活动室及附属设施建设资金缺口38万元及两当县云屏乡棉老村协调新建文化广场、避难场所一处。
发挥涉农资金的监管功能。陇南市两级检察院对未来3年9000多公里的全市村村通畅公路项目纳入监管。并对近年来相关涉农部门的资金项目名称、下达落实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汇编,制作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督手册》。同时,陇南市检察院与市财政、农办、扶贫等17个涉农部门深入县、乡、村,共同对涉农资金管理制度机制的运行情况调研,形成9份调研报告,着力解决惠农惠民资金在发放时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挥民生信息诉求的互通功能。通过发放检民联系卡、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建立检察联络员信息库,确保检察机关与每一位联络员保持信息通畅,农民群众的诉求能及时收到,及时反馈。武都区检察院将联络员信息列进联络员工作手册,加强联络员与检察机关、各联络员之间的工作联系;两当县检察院建立各片区检察联络员的微信群;成县检察院开通当地检察联络员QQ群和政务微博,发布工作动态,建立绿色信访通道。
发挥涉农职务犯罪惩治和预防功能。针对涉农职务犯罪频发的现状,建立健全“三农”工作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控。截至目前,共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24件37人,通过办案开展专项预防,共召开联席、座谈会议36次,开展预防调查活动5次,制发预防建议12份,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886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00场次,开展专项督促检查10次,帮助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20多项。
“六个提升”深化工作实效
提升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在开展专项行动中,陇南市两级检察院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按照陇南市委提出的“433”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夯实民生基础,通过执法办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平稳的社会环境。
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通过协同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走村入户,广泛宣传涉农惠农政策,使广大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规范落实惠农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提升检察工作服务民生的形象。全市检察机关强化职能意识,开展巡回检察,加强纪律约束,明确要求干警做到“七个不准”,严格按照《检察人员和检察联络员开展专项行动工作禁令》,严守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务实节俭,突出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检察机关服务作风的转变。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结合双联行动,两级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干警所在社区、双联点,为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法律需求,听取他们对检察工作开展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措施,提升了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4月19日、20日,陇南市检察院机关干警50余人利用双休日深入康县太石乡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村民家里与党员群众一起座谈,帮助联系户和普通群众嫁接核桃,开展春耕生产,硬化道路等工作,干警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对贫困户、贫困党员定期给予物质帮扶。
提升基层群众法制观念。通过在各村设置村务公开栏及检察业务服务岗将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能、办案程序、立案标准、各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内容向村民公示,深入村社进行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职务犯罪预防意识,提高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提升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对涉及民生民利、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农民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建议,并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规章制度的缺陷和疏漏,积极帮助整章建制,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全市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陇南市检察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