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李婷
发布时间:2017-08-24
阅读次数: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法治”“诚信”的正能量,是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而这也正是破解执行难所需要的社会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传文化战线聚焦“四梁八柱”、锐意攻坚克难,基本确立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与此同时,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亦是蹄疾步稳、亮点纷呈,其中,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执行难问题,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体现了人民法院敢于担当的决心和用改革思维破难题、补短板的智慧。
两项改革虽涉及不同领域,有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但两项改革之间亦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属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文化体制改革无疑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为重要内容,旨在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破解执行难,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两项改革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凸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向文化体制改革要社会效益,与人民法院破解执行难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是破解执行难的深层原动力。并且,中央层面已经用“联姻”的形式给出了答案。今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现场交流会,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同志,副省级城市党委宣传部、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同志均参加了会议。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法治”“诚信”的正能量,是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而这也正是破解执行难所需要的社会土壤。不可否认,执行难具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当前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大,社会流动资金短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但执行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被执行人不讲诚信,逃避执行。社会整体上尚未形成尊重司法权威的法治文化氛围。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措施显示出一定的威力,特别是对经商人员、高消费人群的被执行人有很好的震慑作用,但是对一大批普通消费人群的被执行人来说,收效不够显著。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刑法严厉制裁失信被执行人为被执行人画出红线,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认定部分被执行人是否具有执行能力。
法院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这固然是破解执行难的攻坚利器。通过多措并举的刚性制度权威强制执行解决执行难更是不可或缺,但全社会诚信文化的缺失仍然是我们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公民守法的理由可能是迫于法律的压力,但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只有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文化环境,把规则意识内化于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法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破解执行难需要制度硬实力,更需要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我们党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写入全会决定。以长沙地区法院为例,长沙法院响应中央号召,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战略协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列为一项常态性工作,持续与湖南都市、湖南经视、湖南公共频道、长沙政法频道合作创办《执行风暴》《正在执行》《执行先锋》《执行行动》等固定新闻板块,并进一步探索司法宣传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执行”的模式,在借助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辟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阵地,创新微电影、公益广告等新形式,深入地铁站、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点,以案释法、现身说法,让法治的毛细血管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全社会形成褒奖诚信、惩戒失信的共识。2017年上半年长沙法院执结案件同比上升了60.4%,10%的失信被执行人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传承的是中国传统优秀的诚信文化。这种诚信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融入法治文化的洪流之中。希望随着执行力度的加大、征信体系的完善、信用社会的建设,让“老赖”无处遁形,寸步难行。更希望随着法治文化的日益成熟,司法通过“规则治理”彰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让诚信归位,让执行难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法治社会的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言,“法律是一个带有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探照灯照亮每一间房间、凹角和拐角是极为困难的”。在法治大厦的复杂系统中,我们迫切需要文化传媒者的鼓与呼,用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来关注文化社会效益,一同点亮法治的灯塔。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中国司法正积厚行远。(范登峰 罗晞祯)
(原文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7-08/23/content_12929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