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陇南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综治工作专栏】礼县固城镇:“民事直说”解纠纷——从“无人认领”到“多方共治” 基层调解彰显温度与效率

来源:礼县政法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03-17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为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礼县固城镇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总抓手,精心安排部署、有效组织实施,提前介入,有效化解,全面推进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月12日,由固城镇司法所牵头,联合林山村村委会、派出所等协同发力,成功化解一起因无主牦牛损毁农作物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矛盾化解在一线”的生动实践。

图片

据悉,近日有2头无标识牦牛流窜至林山村农田内,导致张某等11户村民的65亩麦苗及油菜遭严重啃食踩踏,直接经济损失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村委会迅速行动,通过微信群连续发布认领公告,却始终无人回应。为避免矛盾升级,村委会立即对牦牛实施临时圈养,并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固城镇司法所。镇司法所接报后立即联合派出所启动溯源调查,通过排查走访、比对牲畜特征,最终确认两头牦牛分别属于芦山村养殖户刘某甲与苟河村养殖户刘某乙。两名养殖户虽承认管理疏忽,但对赔偿金额存有异议,双方争执不下。

图片


镇司法所牵头组织村“两委”、村民代表、养殖户及时召开“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现场说事会。调解中,工作人员坚持“说事公开化、议事民主化、办事透明化”的原则,一方面向养殖户普及《民法典》中关于动物致损责任的法律规定,引导其认清责任;另一方面耐心倾听村民诉求,结合农作物市场价、受损面积等核算损失,提出合理化赔偿建议。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两名养殖户按每头牛225元的标准,共计赔偿450元,并承诺加强牦牛管护,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养殖户当场履行赔付义务,受损村民对调解结果表示认可。林山村村民张某感慨:“调解人员既讲道理又讲法律,帮我们挽回了损失,也让大家心服口服。”
图片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不仅解开了群众心结,更织密了平安乡村建设的“共治之网”,生动体现了固城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成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下一步,固城镇将持续加强普法宣传,引导养殖户增强责任意识,完善牲畜管护措施。同时,进一步优化工作措施,多举措化解矛盾纠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